[摘要]目前,中学生,特别是职中生的人格状况令人担忧,这与教育者忽视人格教育有很大关系。语文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优势,它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我们进行人格教育,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呼唤人格教育,语文素质的提高需要人格教育,语文教师应该追求人格教育,因此,人格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育 ;人格教育
人格是人的气质、性格、爱好、情操、信念、意志、态度、观点等独特而稳定的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目前,中学生,特别是职中生的人格状况令人担忧,这与教育者忽视人格教育有很大关系。语文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优势,它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我们进行人格教育: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呼唤人格教育,语文素质的提高需要人格教育。因此,人格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育要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价值归宿,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为学生奠定最基本的人格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一、加强教师人格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人格品质将给他的学生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情感。忠厚诚实的教师教学严谨,谦逊温和的教师能与学生成为好朋友,正直善良的教师能使学生感到敬畏。这些美好健康的性格会给学生良性的影响。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有丰富的情感。情之所至,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以长歌当哭,远望当归。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能深深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使之应用于语文教学。一名保守的,教育思想狭隘的老师,会把金庸、梁实秋、韩寒看作是“毒草”,而一名优秀的、善于学习和思考的语文老师,则会通过定期的举办名家导读、流行作品评论等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阅读经典的或流行的作家作品。教师的这种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终身性格的养成。
二、创设平等民主、充满活力的新课堂
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让学生有很大的思维和发表见解的自由度。拿《项链》一课来说,以往的教学,我们都是将其中心思想归结为资产阶级虚荣和腐朽的生活,可是笔者将这一课的中心思想,交给同学们,让他们各抒己见的时候,却有了新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玛蒂尔身上固然有许多应该批判的东西,但他们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其际遇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她身上的忠厚淳朴是否值得敬佩?且不去评论学生理解的对错本身,只是这种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人,成为情感的主人,成为求知的主人的做法,就会使他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起到推动作用。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格教育因素
语文教材是我们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资源,要善于发掘教材中富有人格教育意义的材料,激活其中蕴含的有关人品、道德、才能、见识等富有人格魅力的内容,实质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知能的水平,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比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类作品时,教师更要让同学们感受到作家身上那常人难及的人格力量:1948年,朱自清先生在生活异常困苦的情况下,签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临死还叮嘱家人不吃美国救济粮。大家在感动之时,师生共同总结,不管以前还是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一向以有骨气而著称于世,决不做出寡廉鲜耻,不讲人格,甚至辱没、有损国格的事!
四、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
我们经常说“文如其人”,也就是说作文就是做人。但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文风矫饰的现象普遍,不少学生作文看不到真情的流露,或杜撰好人好事,或假造高亢之辞,甚至为骗取阅卷者的同情和高分而编造父母伤亡之类的家庭悲剧。因此,抓住真情的表露是作文中进行人格教育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呢?首先,要用心观察和体验生活,一个人如果冷漠地对待生活,而不是积极热情地感受生活,他就失去了写作的源泉,他就必然要说假话。其次,在活动的积极参与中激发情感。或亲近自然,或参观访问,或举办讲座,或创设情境,或举办班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求创作灵感,产生创作欲望,激发自己的真情。
五、在学科的综合种进行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的任务不只是语文教育的专利,其他学科教育中也存在着人格教育的因素,因此,要将语文学科的人格教育和其他学科的人格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我们知道,文学能熏陶人生内蕴,深化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具有长善救失的教化功能;历史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及社会责任感;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的学问,能锻炼辩证全面的理性思维,促使学生思想人格的发展。我们还主张文理相通,科学家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理科习题中内含的无穷智慧,质疑解难时的认真态度,探索未知领域的进取意志等等,也可以作为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很好的补充。例如《中国的建筑》一课,学生们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感受到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分后和灿烂;通过对建筑的了解,又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可谓是一举多得。
人格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以上仅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实践策略,显然还不能全面地概括。我们要坚持的是,在语文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想到我们是在培养人,培养有能力的人,培养有个性的人,培养有人格的人。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将越来越宽阔和美好!
参考文献:
[1]白金声:《语文德育渗透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曹明海等:《语文教育思想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3]韦志成:《语文学科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姜丽萍(1975—),江苏武进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就职于江苏武进职教中心电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