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空,使其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其自身的创造力。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的这一观点,笔者提出小组讨论和独立写作的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教学;小组讨论;独立写作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人们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建构主义观点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认知过程实质的认识,导致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
一、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针对传统教学体系中的理论性与操作性缺陷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其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空,使其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其自身的创造力。这与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相吻合。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是要积极地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终身教育。英语语言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之一,将建构主义的认识观纳入英语课堂的教学之中,对优化英语教学过程、促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认为,英语教学观是指对英语教学本质及其功能的认识。教师要以学生的英语认知结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为依据,对英语教学的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价,以确保意义建构目标的实现。对建构主义英语教学观我们强调以下几点:①激励性。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努力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②协调性。教师要根据其情况在“小组学习”、“个人学习”和“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之间进行适当选择并很好地加以组织协调。③民主性。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应当努力培养出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④导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主角”,而是“导演”,是教学的设计者、示范者、启发者、组织者、促进者、调控者和评判者,教师应当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涵义,国内外学者各有不同的说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E.D.加涅(Ellen.D.Gagne,1989)将教学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他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针对传统教学法的弊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我们构建了高中英语的课堂写作教学策略。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以写促学的目的。”
1、目标指引,创设情境—小组讨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具有目标指引性和情境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提出了“目标指引,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的教学策略。所谓目标指引是指对英语整个课程、各教学单元及每节写作课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从而指引对该课程的学习。所谓创设情境是指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学生欲知、欲写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在写作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的动机,教师宜多设置问题情景,尽最大可能使所写的东西有意义,使他们产生一种表达的欲望,与潜在的读者沟通信息和情感。这种情景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也要借助于文字材料、画面、图片等。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思维,不提供任何现成答案,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求;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的讨论,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安全感,能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独立探索,积极体验—独立写作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具有积极性和建构性。据此,我们提出了“独立探索、积极体验—独立写作”的教学策略。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力争独立解决某个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积极感受、积极体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积极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老师)各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而这种内心积极感受和体验来源于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积极体验对于学生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养成乐观向上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成功的积极体验,不仅为学生积极
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烈的动机,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健康的人格。
英语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这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思想一致。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并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在教学上如何实施该策略呢?学生的写作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肯定有许多错误和认识上的偏差。此时,教师不应全盘否定,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错误之所在;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时,教师要给学生以热情的赞赏;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激励性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创造性能力不断增强。
作者简介:刘东娅,遂平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