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5期 ID: 153261

  

用想象的翅膀翱翔

◇ 扈 巍

  [摘要]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向导。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发明都起源于想象,培养想象力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发展创新能力的源泉。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更多地接触自然界中的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丰富的信息,发挥其想象,从而培养创造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感知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何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是美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想象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没有它就无法进行艺术创造。那么,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兴趣当作最好的老师。
  落千丈兴趣是一些学习的开端,没有良好的兴趣,在开始的时候就没有了动力,和谈以后的持之以恒?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发挥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用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对教材的熟悉掌握自然不用多说,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兴趣的培养,并把兴趣作为一种引导,引领着学生们始终包含热情的学习,在一种渴望中学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教授学生们如何画“面部表情”时,可以先请几个同学走上讲台,按照同学们的指令表现喜、怒、哀、乐。同学们都被台上这些夸张而又认真的表情所吸引,然后再请几个同学上台,描绘表演的这几位同学的表情,看看哪一位同学画的最像,同时教师自己也画上一副,让同学们有一个大致的参考。让他们始终在中充满兴趣和乐趣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他们的热情会最高涨,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完成的最圆满。
  二、在各种教学情景中感同身受。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艺术作品描绘的情境,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原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利用各种条件来创设各种情境,让同学们在这个情境中感同身受,充分领会和感悟作品所要表达出的情感和意境,最终达到学生被艺术作品所陶冶和润泽的目的。例如对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可能有很多同学都没有走出家门,没有见过大型的实景的山水,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辅助手段,例如可以先播放一些古琴曲,让学生在聆听中陶醉,产生联想和想象,然后再来欣赏这幅作品,效果会好很多。对于作品所描绘的情境,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的,教师应当勇于突破教室的限制,带领学生去原地切实的感受。例如我们要创作一副关于春天的作品,教师完全可以带着同学们来到郊外和田野上,让学生们感受春天的气息,观察春天的景物特征,这种第一手的感悟往往是最为关键的。学生在一个真切的情境中,想象才能有根基,不至于漫无边际。
  三、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交流互动
  这里所说的交流互动并非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是平等的交往、精神的相遇相知,是一个创造的行动。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可以通过赏析、交流,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及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向同伴学习,具体的做法是:及时地介绍学生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新、创造。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拿出来展览,引导学生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还可以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画展),或者请家长带领学生前往参观,让学生到艺术的殿堂里去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四、倡导多学科的综合,开阔学生视野
  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以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所见所感作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容量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想象就如同无源之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美术与其它学科的综合,特别是文学和音乐,正所谓:“文艺不分家”。艺术与艺术之间都有相通的一面,注意与其它学科的融合,鼓励学生积累知识,扩大视野,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如在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时,先让学生试着分析自己对画家作品的看法,教师再介绍郑板桥为人正直,为官清廉,高风亮节的品格,然后要求同学将郑板桥的四句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削尽赛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运用语文知识评述画家的诗好在哪里,同学之间展开讨论与评选,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郑板桥的画作、为人、品格的看法并评出写的好的毛笔、钢笔字体贴在教室中。这样一举多得,既领略了画家的文采、欣赏了画家的画作,又受到其高尚品格的熏陶感染。
  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造型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着眼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还着眼于想象能力的挖掘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情境再现、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现代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美术教育就象阳光照耀下的一朵奇葩,愈来愈显出它夺目的光彩。让我们从点滴做起,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艺术天地中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陈龙安著,创造性思维与教学[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高师编写组,美术教育学[S],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扈巍 (1982—),重庆市开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就职于重庆市开县陈家中学。

用想象的翅膀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