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结合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具体分析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现状及基础英语综合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对该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综合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探索意见,结合此次实践及高职英语专业教学要求,建议高职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改革应沿着综合性语言实践课程的方向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提升英语语言综合技能。
[关键词]高职;基础英语综合;教学改革;综合性语言实践
一、 我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背景
随着教高16号文件精神深入人心,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途径已经非常明确,即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关键,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我校高职英语专业教育也定位于职业英语(EOP)的范畴,遵循“打好基础,强化能力,立足实用”的原则,将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大量的实践应用中去。在狠抓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对英语综合基础能力的提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我校基础英语综合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高职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基础英语综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随着教改和教学评估的开展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式、翻译式教学正在慢慢淡化,“教师讲破嘴,学生写烂笔”的教学场景已经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有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目前综合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教材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涉及到听、说、读、写、译的各个层面,但就篇幅而言,“读”仍然占据绝对比重,因此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尽管目前的综合英语教学力求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整个教学仍然拘泥于词汇、语法、课文翻译的“老三段”模式。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多地围绕语言点展开,忽视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及未来职业所可能涉及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刻板有余,灵活应用仍显不足。
3、学生学习知识来源少,学习主动性不强。近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日益提高,但在综合英语学习上仍然缺乏主动性,不会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去查找、建构知识。大部分的知识来自于课本和教师的课堂讲授,使得学生知识相对贫乏,打击了学生综合应用英语各项技能的信心和兴趣。
三、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对于基础英语综合课程教学的要求
在对历届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看重英语水平。他们使用英语主要体现在邮件往来、资料翻译、外贸业务洽谈、外事接待、陪同口译等,其能力要求全面覆盖听、说、读、写、译。许多毕业生认为自己在英语语言综合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有待提高,不能较好满足工作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尤其是英语口语表达方面。
由此可见,作为高职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核心课程的基础英语综合,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跳出原来的“老三段”模式,把教学重点从词汇、语言点的教学转化为综合能力应用实践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在应用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语言交际技能。
四、探索高职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综合课程教学改革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
1、创造条件与施加压力并重 ,为学生提供更好 ,更多的实践机会。 “英语新闻报道” 首先将学生推向讲台 ,作为 “热身” 活动(3~5 分钟) 。要求学生们多听 ,多读,多观察国际、 国内以及身边发生的一切大事和小事 ,并以此为交流素材用英语表达出来,真实、 亲切。并先后变换了几种形式。如:由事先指定某人做报道改为随意叫起;由让学生充分准备到即兴表达。强调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避免临时应付。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在选材和语言表达上走向成熟 ,涌现了许多有趣、 有启迪意义的优秀报道。学生的表现和表达也由拘谨到自如。增强了用英语的自信心 ,提高了用英语的能力。
2、创造轻松、 愉快、 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势。增强动态感 ,讲解时教师不仅在讲桌前或在讲台上来回移动 ,还要不断到学生中走动 ,使他们感到亲近 ,产生交流的愿望。在鼓励学生自觉发言、 表达思想的同时 ,提醒较沉默的学生发表意见 ,力争发言机会均等。在教学中 ,注重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结合课文中的内容介绍许多相关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经历 ,体会和畅想 ,形成互相学习 ,共同勉励的氛围。
3、逐步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教师舍得把讲台和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们利用 ,并指导、 参与教学 ,重点是组织讨论 ,解答疑难问题 ,坚持精讲多练原则 ,并切实做到。说来容易 ,做起难 ,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教学中 ,我效仿了高校研究生的授课形式 ,要求学生作课堂演示(class presentation) ,但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 ,因为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教学中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语言教学必然离不开文化教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跨文化交际,即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而学习语言。我们的学生在学了十几年英语后,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经常会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出现歧义误解、 语用失误等现象。因此,很多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单纯的听、 说、 读、 写训练,孤立的语音、 词汇、 语法教学与真正的理解英语和运用英语是不能简单等同的。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学中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言。我在每单元制作课件时会结合本单元主题嵌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在第五单元讲到语言时,我会把英语作为母语,第二语言,官方语言等国家的相关知识穿插进去,以提问配以讲解的方式使同学们了解英语在这些国家的地位。我也会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主题相关信息,在课上分小组展示各自查阅信息的结果,呈现交流再辅以我的简单综合,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枯燥的言语点知识,而是内容丰富的信息。
(三)在教学中强化英语词汇学习
语言学习包括语音、 语法、 词汇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是词汇。 词汇学家麦肯锡认为,一个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无论语言学的多么好,语音有多漂亮,如果没有词汇表达意义,那么就无法使用该语言进行实际意义的交际,所以应该不断学习新的词汇了解词汇的形态结构,掌握一定的构词规律,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也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辨认、 记忆、 使用词汇的能力。了解词汇的发展历史,熟悉词汇的分类原则,有助于加深对词义的理解,进行整理分类,提高记忆效果。总而言之,词汇的学习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对学生提出了日常积累词汇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词汇比拼、词汇记忆汇报(抽查形式)等方式激励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扩大词汇量。
(四)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毫无疑问, 任何学科的成功教学都必须是课内外的良好结合, 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强调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一方面能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目的语; 另一方面又可以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接受语言的训练, 而且在课外的生活中也接触、 使用目的语。
每单元的教学在教学活动展开前我都会在课前一周或两周布置小组或个人任务,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在课堂上下进行评价。课前课后我都会安排一定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因为高职学生,特别是90后的高职学生整体自学能力非常差,还非常需要老师的必要的引导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也在课上推荐他们去某些英语学习网站开展自主学习,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多接触真实的英语资料。
综上所述,综合英语应是一门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实践课程,其教学效果对于高职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基础英语综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尝试进行了描述,以期为本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进一步深入改革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黄清芬.基础英语教学方式探究[J].安徽文学.2008.
[2]王琦,王维平.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7).
[3]吴静.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7(5).
[4]李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特殊性探讨[J].科技信息外语教学,2007(36).
作者简介:叶波娜(1979—),女,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浙江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为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