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5期 ID: 153277

[ 叶黛亚 文选 ]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 叶黛亚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要依靠教师丰富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联系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纽带。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教学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从小学语文课来说,课堂中教师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除了是一般学科以外,它更是一门工具学科。小学生正处于口语发展、习惯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模仿”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担负传授知识的重任以外,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榜样。小学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要符合一般教师语言以外,还其特殊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谆谆善导,富有情感性
  情是教育的根。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时,先动之以情,再以情行理的谆谆教导,会使学生产生愉快亲和的情绪体验,容易与教师形成情感共鸣,而学生也会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中倍受教益。我在上《王二小》一课的导入中,给学生讲述了王二小的故事,讲到王二小牺牲时,我用上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十三岁的王二小,英勇地牺牲在山间,乡亲们得到了安全,王二小却躺在冰冷的山岭,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染红了那块大石头,染红了他身边的草地,染红了蔚蓝的天。八路军叔叔抱起他,含着泪深情地呼喊着他的名字,可王二小再也不能睁开眼睛了。秋风走遍每一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给了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在我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孩子们已被我的语言带到了那悲壮的情境中,我看到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异常庄重,眼中已是泪光点点,接下去的课文感悟,孩子们的理解非常到位。课堂上,教师满面春风地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包含激情的语气能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抑扬顿挫,富有感染性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小学生,是正在学语言,还没有形成语言体系的人群,是自我控制能力很弱,容易被无意注意所左右的人群。面对这样的孩子们,课堂上,教师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语调要柔和。每个人都一样,当讲到精彩的地方免不了要声高8度,期望以此来调动听众的积极性,然而上课并不是简单的听与被听的关系,更重要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讲得兴致高昂,语调“上”了却一直不“下”,时间一长,学生只觉得满耳都是噪音,很容易疲劳,根本无心听课了。而如果教师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调,平平淡淡,也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我们不能要求天生的音色动听,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音调,使之尽量柔和,使学生听了有“如沐春风”般的感觉。
  二是语气孩子化。都说做小学老师久了,平时说话也会有小孩子的味道了。孩子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成人化的语言成人化的说话方式他们有时候是不能理解的,一些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就非常善于抓住小学生说话的特点,模仿他们说话的语气,在讲课当中用孩子能理解的“孩子化”语气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吸引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语速适中。过慢的语速会使课堂效率降低,但是过快的语速也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困为小学生的语言结构不完善,思维与语言并不能完全同步进行,语速加快,孩子跟不上老师的速度,听起来费力,就不愿意去听,当然就听不进去了。所以,根据小学生的情况选择适中的语速效果才会最理想。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直观的,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兴趣的对象。教师抑扬顿挫,音韵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规范和明确简洁两点上。规范包括语音的标准、词汇的准确、语法的正确及思维的合乎逻辑等方面,这是教师语言美的前提。对于语言的被动接受者——外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标准清晰的普通话、正确恰当的词汇概念,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积极而巨大的。例如我们在教学最基础的汉语拼音“a”时,老师先要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孩子们这个字母的发音要领:“小朋友们,你们嗓子疼,去医院看病时,医生有没有让张开嘴巴检查检查呀?”孩子们都说有。老师接着说:“好,我们就像让医生检查嗓子一样,张大嘴巴,发出‘a’的音。”这样,孩子们,不光听懂了老师的话,而且,正确掌握了“a”发音,终生难忘。此外,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教师还得注意表达时的明确性,做到通俗易懂。记得我刚开始教学生涯时,课堂上,我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成语信手拈来,可真谓是“妙语联珠“,正当这洋洋自得时,我却发现孩子或睁着大眼睛迷茫地望着我,或一句又一句的发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或干脆自顾自说话,做事。于是我开始了反思,在前辈的点拨下,我懂了:脱离学生实际理解能力的晦涩难懂的教学语言是扼杀孩子听课光趣的第一把利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心中要有教材,眼里还要有学生,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具有科学性。
  四、结语
  总之,老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让我们正确掌握并熟练运用教育教学语言,以高超的语言艺术,使我们的孩子一进小学的大门就深深地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张中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探析[J]. 科学大众,2009(4).
  [2]张文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1).
  
  作者简介:叶黛亚,浙江乐清市三小。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