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5期 ID: 153279

[ 武亚丽 文选 ]   

语文实践中的鼓励性评价

◇ 武亚丽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已成为诸多教师的探讨“课题”。而传统的评价,由于它注重在教育过程结束时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或对教育对象进行资格认可,往往只有目标评价,而无过程评价,只有选拔性功能而无发展性功能,为此抑制了学生的发展,在这种评价体系的支配下,一再失败的学生无法发现自己,激励自己,从而进一步失去他们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带来了差生多,差生越来越差的结果,显然传统评价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语文实践中的鼓励性评价。
  [关键词]语文教学;鼓励性评价;模式
  
  一、鼓励性评价模式及功能
  传统评价只以分数为评价的唯一依据。鼓励性评价除了分数以外还以个性的多方面发展,以及多方面素质为评价的依据,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它认为只要智力正常的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并且都有成功的愿望,“学不好”,“不要学”是非智力因素向题,是教育不当的结果;其次,在评价方法的改革上提出适应学习困难学生特点的以鼓励为主要方式,以个体为参照标准的形成性评价,旨在培养学生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使无论哪一类学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取得基础取得最大的成功。
  教育评价是有发展和分等的双重功能。而传统评价只重评价的分等功能,忽视了评价的发展功能。鼓励性评价不仅有“证明”的功能,而且人“改进”的功能。它着眼于学生发展,在评价中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力的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发现自己,主动发展自己。同时,也使教育者能正确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觉醒力。
  二、鼓励性评价与学生发展的支持性环境
  个体的自我认识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与自己地位相似者的比较而逐渐形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3~14岁是个体接受社会化影响最深时期。此时,个体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认识缺乏自身某种固定的价值标准,往往以外界的评价为转移,所以自我认识很混乱,不稳定。鼓励性评价对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认为首先应佑护他们的自我意识不受学业的影响,必须提供一个支持性环境,即以学生的优点为支撑点,使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希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纲在,《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和鼓励能够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会设法以同样的行为再得到表扬和鼓励,成为良好行为产生的致力。批评、训斥、嘲讽、体罚、恐吓这些消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心情阴郁,畏首缩尾,毫无生气。”在某种意义上,孩子们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就是由于父母和教师采取了鼓励、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新一代人的风貌。
  三、语文教学中的鼓励性评价
  语文教学是一门负载丰富的文化,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修改品格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班化教育的语文教学中,旅行鼓励性评价、更有利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更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那么,在语文实践中如何实施鼓励性评价呢?
  1、 以努力发现寻找学生的优点出发点
  找学生的优点是鼓励性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教师在语文实践中坚持这样的评价出发点是十分重要。长期以来,传统的以学习成绩提高与否为标准的评价成为一种教师指导、压制学生,尤其是“差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语文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成绩愈来愈差,从“单差”变成“双差”。在语文实践中,我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无全才”的思想,努力帮助学生发现寻找自己赖以进步的优点,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点燃前进的希望之火。
  2、以鼓励和表扬为基本点
  在课堂教学中,常有些“差生”会做出与课堂教学不相称的行为,教师由此狠批他们,久而久之,成为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心理学表明,有行为的问题的学生常常是学业不良而得不到教师和同伴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便通过一些极端言行,如违反课堂纪律等来表现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宣泄内心受压制的情绪,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批评、指责不仅效果不大,相反还会引起严重的尊重缺失感。因此,应从他们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出发,多加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
  3、以学生个体为主要评价参照标准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实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应强调学生原有基础的发展,充分重视个体参照标准,即使“差生”,只要他在原有基础上有新发展,不断得到正确评价,就会促使他产生自我的效感,不断发现自己,逐步增加内动力,从而不断接近、达到、乃至超过社会参照标准。在语文实践中,我采用了分层评价的方法,如写字和作文评价中,根据学生实际制定A、B、C多级评价标准,允许学生自愿进入某一个级别,达到这一级别的标准后,可进入上一级别,以稍高一点的标准予以评价。这样使每一类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他们的努力是能看到的,他们的成功是能实现。
  
  作者简介:武亚丽(1977—),女,汉族,泽州县高都镇人,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实践中的鼓励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