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谐校园建设”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校园环境建设,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管理的人性化,教育观念的改进都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和谐校园环境;和谐人际关系;人性化管理;改进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是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它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的大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是这一系统工程的中坚工程。因此,搞好校园的环境建设、文化建设,提倡科学的管理,重视观念的改变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要素。
一、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环境影响人,环境也改变人。校园是学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建设和谐校园,是关系着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关系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事。
1、建设幽静典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青少年的审美素养、陶冶青少年情操的场所。校园的结构布局——建筑物的形态颜色,花草树木的种植修剪,教室的设计装饰无不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影响。干净整洁、大方优雅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一条道路的绿化,一个花坛的修葺,一块草坪的铺设……无不使学生在宁静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注重文化建设树立校园形象。
校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材的摇篮,是传播文化和文明的地方,常常是学校所在地区的文化中心,其本身的文化建设应具有典范性、教学性和教育性。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搞好校园的文化建设十分重要,这是和谐校园的标志性工程,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 改善人际关系 创造和谐氛围
校园的和谐氛围依然具有教育教学的功能。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会让学生感受到温馨与关爱,感受到民主与平等,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走进新课程》122页)。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师讲授的知识才容易被学生接受。传统的教育办法是师长讲授或训斥,学生只有聆听或接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界限分明,因而容易导致师生情绪对立,使部分学生产生一种心理逆反,不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甚至和老师唱对台戏。他们的天才和创造性受到抑制甚至打压,从而变得性格抑郁,有的甚至被扭曲,这是让人深思的问题。其实,“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瑞士:布克梅尼斯特·富勒)。他们只有在温馨的、和谐的氛围中、在民主平等与关爱中才能成长成为天才型人才。
2、创建和谐的同事关系。
校园里的同事关系是构成和谐校园重要因素。可是,在一些学校里,不同级的教师之间,同级的教师之间以及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互相轻视的现象,演绎着“文人相轻,自古亦然”的悲哀。这是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同事间彼此不合作的态度,往往会产生负面效应。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师的行为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的是从业者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去完成。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我们共同的事业。“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走进新课程》129页)。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3、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在学校教职员工中,正确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的分工不同,学校的教职员工虽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分,但彼此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团结协作的关系,应相互理解支持,要防止对立和对抗。作为领导者首先应该要关心教职工,切实从教职工的利益着想,从学校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做“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管人”的“平易近人型”领导。在工作的调度上科学、民主、果断;在上下关系的协调上热情、平和、坦诚;在矛盾的处理上宽宏、大度、公正;在利益的分配中公平、无私、合理。作为教职工首先应该服从安排,理解支持学校领导的工作。工作上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业务上锐意进取、精益求精; 观念上以校为家、校兴我荣;交流中真诚友好、乐于助人。只有上下级关系融洽,上下齐心,才能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三 、强化学校制度与管理突出人性化
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十分重要,良好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同样具有教育功能,一方面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素质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1、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
学校制度建设是校园的软环境建设。它应该是建设和谐校园有力保障。学校制度应该具备公平公正性、可操作性、合理性与人文性,既能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热情,又能奖勤罚懒,对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进行约束,从而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当然,有了制度就必须严格执行,“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 ( H·格瑞斯特 美国企业家,`新华出版社出版汪中求著《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杰出的、不折不扣的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从而创造校园和谐氛围。
2、制度和管理的人性化。
一般情况下,校园都是当地文化中心,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教师受职业的影响,为人师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相对较高,对各种规章制度的理解和遵守堪为学生典范。因此,学校制度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群体和学生年龄的实际情况,无论是行政管理制度还是学生管理制度,都应该具备民主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要体现人文性。
四 、改进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和谐发展。改进陈旧的教育方法,改变落后的管理体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其实,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尤为重要,它是促进教育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1、教学理念的改变。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教育教学应该和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协调发展。可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曾一度把升学率作为考查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在升学率的压力下,书本知识被推到了学校教学的首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对学校的办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学校的办学理念要由培养少数“尖子生”转向所有的教育对象,由重分数转向重能力,最大限度地消除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的不公平,从而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2、教学方式的改变。
随着教育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自主学习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现实,课堂教学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因此,学校应千方百计拓宽教学渠道,不断完善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设施,如图书馆、校园网络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总之,育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校园只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又一个较为复杂系统工程之一。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和谐校园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作者简介:方杰(1964—)男,贵州遵义人,本科,职称: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