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5期 ID: 153249

[ 尚丽君 文选 ]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 尚丽君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不足,使一些并没有什么超常智力与能力的学习者,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取得成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动机;焦虑;课堂气氛
  
  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与能力以外的特殊的心理特征,它出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并影响语言学习的结果。
  人们通常认为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有着同样智力水平的人取得的学习成果却并不相同。这种情况说明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情绪等影响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此外,一个人的智力或语言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内在能力,在成人期这几乎无法改变,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对非智力因素发生影响使学生的内在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二、非智力因素与英语学习
  在我们对非智力因素对英语教学所起的作用进行考证前,我们首先应弄清英语学习的本质。
  1、英语学习的本质
  英语学习,正如胡春东所说(1996,9),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神经行为,它要求语言学习与规则的神经行为相关。例如,人的意识的基本功能分为愉悦与压抑两种。为了避免持续的枯燥所引起的神经压抑,学习者应该努力去寻求各种不同的方法,使得自己能够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情绪,这样才能确实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因此,英语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过程。它一方面与感知、认识、形象、记忆、想象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以一些心理因素如学习动机、情绪等为条件。心理因素涉及到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模仿观点、兴趣的习得甚至个性的改变。总之,英语学习者的心理因素符合英语学习的本质。
  2、 一些非智力因素与英语学习
  以上我们已经对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有了整体的认识。可能更准确的说,任何两个学习者都不会使用完全相同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英语。以下我会对几种影响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
  (1)动机
  英语教师经常会说,真正想学习的学生无论在何种学习情况下都能学得很好。我们发现那些有动机的学生明显优于他们的竞争者。在不适宜的情况下即使他们所使用的是专家们认为不满意的学习方法却效果很好。面对这种现象,更合理的解释就是学生带到课堂的学习动机是影响他们学习成果的最大因素。
  动机是某种激励人从事一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如果学生认定了一个目标(即,他希望获得什么),而且这个目标是非常吸引人的,那么他将被强烈的驱动着去做一切必要的事情以达到目标。
  对于不同类型的动机有多种分类:如长期动机与短期动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等。这里我将重点讨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来自于课堂外部的动机;内在动机是指来自课堂内部的动机。
  (2)焦虑
  许多研究都对学习中存在的情感变量(affective variables)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Young 1992, Gardner1985; Steinberg& Horwitz1986)。焦虑被认为是最关键的心理变量之一,而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这些研究结果证明,英语学习焦虑的外在典型反应可以是焦虑的一般症状,如“学习者手掌心出汗;腹部疼痛;心跳和脉搏加快”等等。但是,英语学习焦虑的进一步反应可能通过以下一些行为表现得到显示,即“语音变调;不能正常地发出语言的语音和节奏;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有‘冻僵’的感觉;忘掉才学会不久的词汇;甚至根本说不出话,只是沉默不语”等等(Young 1992:164)。一些极端症状可能是“逃课;避免与老师的目光接触;不预习就来上课”等等。焦虑的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很小,他们还倾向回避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而比较放松的学生则会表现得跃跃欲试。甚至有人认为频繁的考试、测试口语和书面的表达以及教师过于严厉的纠错成了学生过度焦虑的“罪魁祸首”。
  但是,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中等程度的焦虑是人学习的最佳状态。其实人们在接受新知识、学习语言之前都会有一定的焦虑,而担心学习不好有时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因此,一味地强调焦虑对语言学习的不利影响是不对的。问题的关键是英语教师充分认识焦虑这种心理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善于发挥出这种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三、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生正面影响,创建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生正面影响,创建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是英语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因素。所谓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给人的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即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情绪、情感状态。Rogers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且会产生畏惧和戒备心理。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课堂气氛的正面感受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有积极影响,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堂环境和他们希望的课堂环境越接近,他们对学习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不满意。因此,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英语教学课堂气氛,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生正面影响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研究发现,能否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行为,因为教师是英语教学课堂气氛的设计者和操控者。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他对教学气氛调控是通过教学模式和师生人际交往两个方面来实现的。教师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师对教学材料、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等等。师生的人际交往是指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人际关系,它是关系到能否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最基本要素。
  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英语教师要重视并善于创设和谐、安全的英语课堂教学气氛。首先善于组织教学,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保证。在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合作型的小组活动形式,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为成功而灵活的小组活动形式可以使学习者产生归属感,有积极的和相互支持的气氛,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者的自我形象的形成,增强他们的表现力和自尊心,从而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其次建立和谐而亲切的情感型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关键所在。
  情感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以下原则的认同:
  (1)平等、真诚。教师应注意不要总是“居高临下”,应注意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往。其实学生是渴望和教师交流的,只是宏观上许多原因造成了师生交往机会的减少。教师应多创造机会和学生交流,接近学生,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如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情感,又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2)赏识、期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情感,赞赏学生的优秀,宽容而不纵容学生的缺点,维护学生的尊严和爱好,相信并期望学生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3)探讨、互助。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真正地认识到良好教学效果和和谐课堂气氛的建立并不是教师单边的行为和作用,“教学相长”,只有在求实、探讨、互助的良好教学气氛中平等施教,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Arnold,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 Dufeul, B. “Teaching Myself”[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Gardner, R. “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85.
  [4] Horwitz, E. “ 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scale”[J]. TESOL Quarterly 20,1986: 559-564.
  [5] 曹树真. 论罗杰斯的师生观[J]. 外国教育研究, 2000(6).
  [6] 王银泉,万玉书. 英语学习焦虑机器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作者简介:尚丽君(1970—),女,辽宁省辽阳市人。沈阳市化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语言。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