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实践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目标是要通过音乐教育对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开展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意识,开发自身潜力,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审美意识,这些都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艺术实践;时代性;创作性;审美情趣
艺术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实事求是的学习研究精神,增强自信和合作交往能力与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以达到培养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
一、 艺术实践应体现历史与现代性
艺术实践应有与时代紧密结合而富有新意的主题。加大音乐欣赏在艺术实践中所占的比重,选择中外音乐史中重要的时期和优秀人物为研究主题。通过作品和优秀音乐人物的介绍,展现那个时代的历史及作品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及其价值。在艺术实践中,学生通过演唱、演奏作品,体会作品,感受音乐,通过举办声乐演唱(演奏)会,才艺展示,指挥和组织课外歌咏活动等,在实践的环节中使学生提高唱、弹、跳、说、教、创的富有新意的综合能力。在以审美为过程的种种艺术实践中,要挖掘出主题性音乐会和现代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在的意义。通过对各时期音乐家及作品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及音乐家们的内心丰富思想,激励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与情感的陶冶。
艺术实践面向每一位学生,它的内容要新意,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采,寓意深刻的主题要和音乐教育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内容与形式统一。
二、艺术实践应体现学习知识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艺术实践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艺术实践学科的知识学习是音乐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一个必然经过,而审美体验教育则融合渗透在艺术实践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在艺术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关注艺术实践所要研究的主题的先期成果与不足,以音乐会、研究文集或学术报告的形式,形成新的研究成果。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访谈、笔耕与多学科的交叉等方法完成研究实践的主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艺术实践时,通过聆听、感受、理解、思考与分析,将研究成果形式形成学术报告或论文形式,使学生从音乐中学习到一种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将这种理念与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他们自己的学习中。
艺术实践一定要符合学生的音乐学心理,突出学科的艺术性、实践性特点。知识技能的学习要结合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直接的审美愉悦体验,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使学生自然掌握音乐知识技能,顺利地完成音乐艺术实践教学的任务。
三、艺术实践应体现创造性
艺术实践的创造性,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作热情.在艺术实践中,创造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形成的过程。学生必须把每一次艺术实践学习内容都作为一次再创造,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智慧和才能。只有当学生亲自参与,真正与音乐融为一体了,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与再创作才能成为现实。教师应鼓励内涵深刻、立意新颖、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音乐会给学生以极大空间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甚至组织、合作的能力,音乐会的形式带给学生的远远不止是音乐,而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与手段。
艺术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是创新,它的崇高使命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创造过程把音乐的美沁入作品中,主动学习、接受新的知识,使自己由于艺术实践活动而感到生活更充实、体现了艺术实践不同以往的理念,更有意义。艺术实践的作用将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四、艺术实践应体现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艺术实践教学中要与生活相结合,与情感、文化、科学等联系,同时,它还包括对音乐技能的掌握。教师应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从他们最关注的音乐表演与音乐社会活动入手,分析、讨论可能给人们带来的各种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或鉴别能力。艺术实践中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
五、艺术实践应体现知识的渗透,多学科交叉研究
艺术实践以感觉、形象思维为特点,通过视觉、听、触、情等的参与进行学习,有其理性、逻辑的方面,它的学习过程有相当严谨的规律,在艺术实践中从音乐文化观出发,重视其他学科方面知识的交叉,引导学生从哲学、美学、文化等层面探寻音乐的本质,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艺术实践中蕴涵着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公共音乐教育的多学科综合特点,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意义重大,但要注意的是必须突出音乐学科的共同特点,始终以音乐为主线,带动其他学科的共同操作,研究的成果应以音乐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六、艺术实践应增强社会使命感
艺术实践一定要符合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突出学科的艺术性、实践性、社会性特点。教师应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从他们最关注的音乐表演与音乐社会活动入手,分析、讨论可能给人们带来的各种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反对媚俗,增强社会使命感。
音乐教育坚持面向每一位大学生,艺术实践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艺术实践中,给学生宽松和谐的环境,注重审美教育的原则,用音乐的研究方法,拓宽实践活动的范畴,呈现艺术实践本身的审美教育目的。艺术实践采用形式多样的主题、丰富多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的兴趣,鼓励他们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对音乐学科进行学习、研究,培养学生发现式、探究式的学习能力,对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拓展研究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音乐美学基础 主编:张前、王次诏.
[2]大学音乐 主编:高兴、江柏安.
作者简介:朱晓燕,江西东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