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成绩和城市中学语文成绩相差很大,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还有农村家长的原因,作为农村语文老师应该清楚这些因素,根据学生实际,改进课堂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练就终身受用的本领,促进学生自身人格的完成。
[关键词]农村教育;语文改革;存在问题;改进办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根本上要求改变教学的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我区教育课程改革历时六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和城市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中考语文成绩平均只有82分,而交大附中平均98分,我们优秀人数只有一人甚至没有,对这个问题,我们语文组也认真讨论过,认为是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性不强,整体素质低。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就目前来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现状制约着教学的改革。
1、专业性差,整体素质低。
就我了解的情况,大部分农村中学根本没有国民教育的本科毕业的语文教师,语文科教师几乎是临时凑合。我们学校有二十个教学班,十二位语文教师,没有一位本科毕业的,大专毕业三位老师,其余是师范毕业或其他学校毕业,本科文凭是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新教材新课程的需要。
2、流动性大,好教师少。
由于城乡中学环境的差异,生活待遇的悬殊,人际关系的影响,农村中学难以留住专业性极强的语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涌现的先进教师时时被城镇重点中学挖走,教学人员往往不够,就从其他专业临时调入,出现了龙鱼混杂的局面。
3、教学研究空气不浓,开拓创新,自我进取,业务学习意识淡薄,与现代教学改革所需差距大。
二、课堂教学活动缺乏生机。
1、重基础知识,忽视听说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应对考试,经常听写生字词,古文诗句,忽视了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规定和要求,忽视了对新课程的全面了解。综合性学习活动听说训练安排太少。在毕业班,大搞题海战术,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2、重视课内知识,轻视课外拓展。
教师把课内当做任务,课外当做虚设。为了完成硬性任务,加班加点补课,拼命死灌,一门心思扑在课本教参上,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培养不出高素质,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才。
3、漠视教学研究,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学习。
农村语文教师离家较近,家务事情繁多,参加研讨机会少,也并不重视,学校教研活动也较少。一年之中难得一次培训机会,很难准确把握教改动态。如果不参加今年的阳光师训,我也难得和全区的同行一起讨论语文教学和课件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三、农村中学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影响着语文教学。
农村学生情况非常复杂,贫困生多,转化难度大。大部分家长并不重视学习,从小给学生灌输混的思想,学生学习应付。理解能力差,领悟能力差,表达能力差,自学能力差,学生中厌学情绪大面积产生,优生和差生的差就较大,这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课改情绪,影响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个人认为这是最主要的因素。
四、领导观念陈旧,评价体系落后。
农村中学的教学领导,大部分是从从事教学工作的民办教师转正而来,很少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对教学改革的观念理解不清,评价死板硬套,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挫伤了教师教改的积极性。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要摆脱目前的现状,我认为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切实把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命运。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索然不能只怪学生,有的语文教师把好文章也会讲死,讲乏味。语文教材选的多是名家名篇,造成此种尴尬是因为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所致。作为年轻教师,更要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只有广泛而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才会有开阔的视野,才会保持对时代的敏锐和对生活的新鲜感,并把这种感觉带头人带进课堂,融入讲授。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和领悟,如此,才能挖掘出课文的内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自己应该是创新的楷模。艺术作品的教学当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想象、激励学生的创造,要让学生从樊篱中脱颖而出,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建立以听、说、读、思、议、写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为核心的现代阅读教学观。要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必须以语感的培养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既要提高语文素质,又要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好习惯,在练就终生受用的本领——语感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从而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这种现代的阅读教学观的建立,从最大限度上开辟了语文学习空间,争取了语文学习时间,拓宽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很难想象仅靠几册课本和一天一节的语文课,学生就能学好语文,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下,在学生广泛的阅读中才会产生活力。对于农村中学学生更要加强课外语文阅读的总量,诸如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节目等。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也纳入语文教学轨道,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大有裨益,一个具有较高的语言感知力、领悟力和理解力的学生,无疑是一个语文素质较高的学生,许多文学爱好者的深切体会就是大量的语文阅读能有效提高语文素质。三、改变农村学生家长就业观点。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像过去国家统一分配,只要上了大学,就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毕业后必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几年大学扩招,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受我国用人制度的影响,许多农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还有个别学生在家闲逛,给周围家长造成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当我们初中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时,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成了他们的利剑,也成了学生的有力武器,弄得老师也找不到合适的反驳理由。他们看不到基础教育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看不到在学生人格养成中的重要性。作为农村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家长的观念,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巩固学校所学知识,搭建桥梁,共同管理,促使每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要摆脱眼下的这些实际困境,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语文教师必须彻底的解放思想,打破将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民主,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激发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一步扩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抓好课内,盯住课外,引导学生向生活,社会学习,再回到社会生活中去解决所与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农村语文教学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苏之康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003.
[2]寒天主编的《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丛书》,1999.
作者简介:任平利(1966—),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本科,陕西西安人,现在临潼区斜口中学任教,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