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5期 ID: 153252

[ 张 萍 文选 ]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及在学生作文中的应用

◇ 张 萍

  [摘要]语篇分析的衔接理论是从句子层面到段落的层面的文章整体结构的衔接。教师在讲解和批改英语作文当中使用语篇分析的衔接理论而不将注意力过多集中在语法方面的正确性上,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语篇分析;衔接理论;英语作文
  
  一、语篇分析与结构衔接
  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它是协调词汇学,语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包括语用学)的语言分支,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
  结构衔接是对语篇中某一词语词组或小句通过语篇中的另一个预设结构作句法结构的比较,回找本结构中某些未明确出现的词语词组或小句。比较的手段有替代,省略,同构比较。
  1、替代
  替代这个属于用得较泛。王力(1944)用来指人称替代,但也谈到名词替代,谓语替代,形容词替代,和动词替代等。赵元任(1968)曾对代词作了区分,但他的替代范畴似乎又广了一些。最常见的英语名词替代为one,可以替代一个名词词组,而且是可数的名词词组,如下例中one替代了前句中的“a little mouse”。
  Jimmy:(pointing at Cliff)he gets more like a little mouse every day, doesn’t he? He really does look like one.
  ——Osborne: Look Back in Anger
  除one外,same, that和those也具有替代功能。
  英语中可以替代动词的形容词为do,例如:
  Some people like a shower after they have played tennis. Petter does for example.
  ——Quirk, 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不难看出,“does”代替了上文中的“like a shower after they have played tennis”
  “It looked to me like she was mighty glad to see us when we came.” “I thought so, too.”
  ——M.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上例中,第二句中的“so”代替了第一个说话人所说的“She was mighty glad to see us when we came”.
  2、省略
  省略指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从鱼片的其他小句或句子中回找。因而这里指的是句法上的省略,而不是语音学上的省音现象(Wales1989)。省略的内容可以从情景语境推知。韩礼德和哈桑(1976)曾把它解释为“零式替代”(Zero substation)。
  例如:
  Jimmy: Bears and squirrels are marvelous.
  Alison: Marvelous and beautiful.
  ——Osborne: Look Back in Anger
  鉴于第一个说话人Jimmy的意思早就说得很明确,Alison只是顺着他的话表示赞同并作一补充,故没有必要全句重复。用信息理论解释,省略的都是已知信息,留下的是新信息或重要的信息。省略在某些语篇中是常见的,如笔记,广告,以及小说中任务角色的内心独白等,提示思想或形象的快速移动(Wales 1989)。
  同替代一样,省略也可分为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小句省略。这里不一一赘述。
  3、同构关系
  先看一个例子:
  Cliff:Eek! Eek! I’m a mouse.
  Jimmy:A randy little mouse.
  Cliff:(dancing round the table, and squeaking up). I’m a mouse, I’m a mouse, I’m a randy little mouse.
  ——Osborne: Look Back in Anger
  在韩礼德和哈桑的替代和省略模式中看不到这样的例句。从他们的理论体系似乎可有两种处置办法。第一种方法是把有些词语作为词汇重现处理,如人称“I”,系词“m”,名词词组“a mouse”。 不能否认,这里确是存在词汇重现现象。但这样处理未免简单一些。重复的不光是词语,而且是结构。正因为有了相同结构,我们才能通过对比而看到Cliff最后一句话的分量,即把一个语段引向高潮。这个高潮就是“I’m a randy little mouse”。如果单纯按照词汇处理,“randy little”两个词的语篇意义荡然无存,这就犹如一台高精尖的电子产品,如按零件出售会大大影响它的价值一样。第二个处理办法是把它作为后指的省略,如“I’m a mouse”是“I’m a randy little mouse”的省略。这个说法是不和逻辑的,因为省略的前提是现有一句比较完整的话。这句话既然尚未出现,就谈不上省略。与其说是省略,不如说是添加。那么,指称为什么可以有后指呢?这是因为照应词是形式词,人们听到这样的词语,就会留心去找他的所指。如果它不是独指,就得到情景语境中去找;如果情景语境中没有,就到上文中去找;如果上文中没有,就得到下文中去找,但是对于常见的词语,会话参与者不会为此而花费这番功夫。
  三、英语作文中恰当的衔接与连贯
  韩礼德在他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认为衔接是“语言实体之间语义上的某种关系”。说话者或写作者通过这种关系将语篇的各个句子互相联系,衔接起来,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达到交际的目的。可以利用上面的几点作为作文当中的衔接手段。
  例如:、Many people have negative attitude to this phenomenon. I have the same idea with them.
  这里的same替代上句当中形容词negative.避免了同一个单词在前后两句话里重复出现。
  That museums are admission free will benefit the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history but can not afford tickets. I also agree with this phenomenon.
  译文: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会使那些爱好历史但是不能负担的起门票的人收益。
  第二句中的this phenomenon就可以避免将第一句主语从句的中的事情重新交代一次。
  In traditional fairy tales, hero is reworded, and enemy punished.
  这句话当中,enemy后面省略的is,使句子看上去具有连贯性,承接性。当然这在语法也是合理的。语法上也有这种省略的现象。
  上面的只是在句子层面上的连贯。学生英语作文缺乏连贯性的另一个方面是:在写作中学生语篇概念模糊,文章缺乏整体结构的粘着性;漏用或错误运用逻辑联系语;话题游离于主题及段落相互孤立、缺乏衔接等现象。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致使文章虽无语法错误,但读起来却觉得不通顺、不连贯、不紧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写作是立足于文章的篇章整体,以语篇为单位,合理、有效地组织安排语篇中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围绕主题思想展开细节,发展段落,从而增强语篇的连贯性。
  四、结语
  利用语篇分析的衔接理论不仅可以在句子层面上而且在文章整体结构上加强学生英语作文的整体连贯性。传统的作文批改大部分只限于单词拼写,用法和语法错误。所以教师在讲授作文和批改作文时应强调文章从句到句,从句到段落,和各个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以保证文章在语篇层次上的完整性,来提高文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Richards, E. C., J. PlattH .Weber. Longman Dictionaryof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 1985.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W inddowson, H. 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OUP. 1978.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5]程晓堂.从小句关系看学生英语作文的连贯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4).
  [6]王寅.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
  [7]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张萍(1979—),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及在学生作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