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5期 ID: 153288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进出口业务课程设计方案

◇ 陈 晔

  [摘要]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过程所具有的可模拟性和可移植性,为教学中实现项目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基于项目化教学方式,对进出口业务课程进行了设计,突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进出口业务;设计方案
  
  进出口业务课程是高职外贸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有着方针政策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但从目前的现状看,国际贸易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培养出毕业后立马能上岗工作的人才,仍需要通过较长的“师傅带徒弟”式的过渡期才能胜任岗位要求。高职国贸专业旨在培养既有一定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过程所具有的可模拟性和可移植性,为教学中实现项目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就象小时候的手工课,每一次的手工劳动课都是以一个具体的项目(手工作品)为载体,以完成这项作品为任务驱动,将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与手工操作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更启发了他们的思考和想象。通过项目化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有机结合。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目标项目的分解、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
  二、进出口业务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方案
  1、课程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国际贸易岗位的职业资格为标准,培养学生完成进出口业务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整工作过程所需要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惯例,系统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知识、基本环节、基本内容,掌握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主要条款和操作技巧,为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的基本思路
  课程在设计上结合湖州地区纺织品出口比重大的特点,以纺织品出口中的典型代表——湖州正兴进出口有限公司女式针织衫出口的案例为背景,将出口分为交易前的准备工作、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出口合同履行三大项目,分模块,以任务设置的方式明确能力要求,以知识链接的方式补充理论知识,使学生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出口业务的实际流程和各个环节的能力要求,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设计框架
  以出口业务中的三个模块为例,设计如下:(见表一)
  4、学习效果检测与评价
  建立与项目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在每个项目的任务设置中,设计可考量化的评价指标。
  三、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几点注意
  1、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完成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学习服务于职业能力建构。高职院校在进出口业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要明确课程的定位。
  2、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
  项目教学法的项目是根据行业企业生产和服务中的生产加工项目、培训项目和服务流程为基础开发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有机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3、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
  项目化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因为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本身就具有创新能力。而从教学的初衷来看,它是从完成现有的、已知的项目任务开始,到项目教学结束,使学生具有了完成现有学科项目任务的能力。所以,项目化教学是授之以鱼,为学生成功就业打下了基础。
  4、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项目教学法紧紧围绕完成项目,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展开教学内容。进出口业务课程中项目的实施,让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干中学和练中学,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下到企业,熟悉进出口流程的操作,只有拥有了较强的实践经验才能设计出符合职业发展要求的项目。
  
  参考文献:
  [1]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项连武.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2]关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崔晓梅.教育管理.2009(10).
  
  作者简介:陈晔,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与外国语分院。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进出口业务课程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