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5期 ID: 153290

[ 杨普春 文选 ]   

情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 杨普春

  [摘要]情商教育与智商教育一样,对大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重视智商教育弱视情商教育的倾向,对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分从国际国内竞争需要、我国高校教育目标要求、学生智力开发等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情商教育;社会竞争;综合教育目标;先进文化建设
  
  一、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需要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到来,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从国内来看,当今社会生活得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发展迅速、变化负责、竞争激烈,对于个人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则有成功与挫折同在的后果。要应对竞争压力,就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适应力。面对竞争,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备良好的情商素质,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来说,是其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他们良好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必备素质之一。卡耐基谈及他对人才的基本看法时认为,坚定的信念加上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有时,坚定的信念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因素甚至比专业技能更重要,它能有效弥补来自专业技能的不足。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始终认为“为道”在价值地位上要高于“为学”。老子提出“为道日损,为学日益”,大教育家孔子则则提出“君子”式的教育目标。这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社会竞争越激烈专业分化必然越精细,然而,专业技能的高度分化又必然决定着社会关系的高度综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越来越深,就像国与国关系一样,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不借助他人而实现自身发展。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对大学生进行情商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说,都包含着丰富的情商因素;而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也必须以心理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情商教育为前提,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情商素质,德智体诸方面才能更好地发展,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使这些教育活动的内容更加生动和具体。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智力是大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因条件,没有相当的智力水平,个体就不能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和实践。但是,具有相同智力水平的人,由于其他个性品质的差异和心理素质水平的不同,所取得的成就可能大不相同。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从1921年开始对1528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整整半个世纪的跟踪研究,发现早期智力超常的儿童,并不能保证其成年后具有杰出的创造才能和卓越的成就。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大多是意志坚强,执着追求,具有优良心理素质的人。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智商差异并不明显,不同的人之所以会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情商水平的不同,包括意志力、学习习惯等因素。因此,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以使自己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发挥创造能力的目的。研究表明,情商高的人具有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这些情绪能使人的记忆力增强,观察力提高,而且能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使人精力充沛的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获得智力的高度发展。此外,在社会活动中,健康的心理也容易使人交往顺利,适应多变的环境,融洽人际关系,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在智力活动中创造出价值更高的成果。
  三、提高情商水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情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就是要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人格有多种因素组成,其中,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人的许多性格特征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如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公正无私、富有同情心等。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德紧密相连,没有健康的人格很难形成优良的品德,因此要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就必须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外还要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经常在各种机遇中进行选择,不断迎接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所有这些都必然加重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由于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连续学习生活经历和大学校园的特殊环境,使大学生的心理处于迅速发展和趋于成熟且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具有既丰富又矛盾的特点,心理品质的发展表现为不平稳和不平衡。例如,一些大学生因为生活的一帆风顺和在科学文化知识上的优势,常常带有优越性和盲目自信的特点,但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产生自卑感,变得消沉失望。有的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情感丰富而复杂,另一方面情绪的变化迅速而强烈。由于自制力较差,常常造成情绪的动荡和心理的冲突。还有的大学生由于自尊心较强但处理不好自尊和尊他的关系,往往产生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大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心理与生理的机能紊乱而影响健康。因此,在大学阶段,不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要求。
  
  作者简介:杨普春(1979—)男,山东菏泽人,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教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道家道教哲学。

情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