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技能方法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
[关键词]语文素质教育;学习兴趣;技能方法;生活实际
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人的素质非常重要。素质教育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目的,培养和造就能担当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给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性格能力、意志情感等方面进行培养,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必须现在抓好,从学生抓起。我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就说,要使我们的国家强盛起来,就必须对青少年进行青红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怎样体现在教学中呢?
首先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的效查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于是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考查评估也只限于考试成绩或升学率,学校教育的效果似乎只能从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方面来体现,因而学校只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分数上去了,能力却下降了,缺乏社会实践和运用能力。因此,要在教学中体现素质教学的目标,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向素质教育转轨,下面就我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素质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各位商榷。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趋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朱自贤《儿童心理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设计课堂问题,如何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我在上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对其中的“只有先生还在大声朗读‘铁如意……’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还要将头拗过去,拗过去。”一段话不理解,于是我问:“同学们谁见过书垫先生读书啊,我来扮一回书塾先生读书怎么样?”学生当然乐意,于是我便摇头晃脑地诵读起来,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接着,我便将先生读书入神与“我们声音渐渐的低下去,静下去了”进行比较,点出了本文的主题。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就会积极的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去,教师通过恰当的诱导,能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知识,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育的宗旨是培养跨世界人才,要使教育者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并能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塑新一代的“书呆子”和“只会做题的机器。”我在语文教学中曾这样尝试过,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每小组办一份。学生自己撰稿、修改、设计、编排、誊写、校对,老师只作指导,每个组办的分别用报夹夹上,挂在教室里大家看,学生带着兴趣参与,积极投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写、编、画、评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采访的能力以及欣赏、审美的情趣。同时还促进了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自强、上进、集体荣誉感等素质的提高。
三、注重知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掌握、运用,如果把学和用割裂开来,学生学的只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洞的教条,也就谈不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心理学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正确性、重要性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扩展知识,才能表明是否已真正地掌握知识。”(彭飞主编《心理学》)由此看来,注重知识教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校刊上开辟了运用知识专页,诸如学校楹联征集,校际设计,发刊词征集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把掌握的书本知识运用起来,加以创造,从而提高素质。
其次,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的培养。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两大方面,缺一不可。没有知识文化是愚昧的,没有道德品质修养是野蛮的。在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情感的培养是不行的。青少年正处在意志情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应把德育目标、情感目标与知识能力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教师要以身作则,人为师表。青少年的模仿力极强,对他来说,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言行举止是高尚的。因此,要求老师应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才能使学生具体形象地感受老师所讲的道德要求是可信的、有益的,从而去积极行动。如果说老师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学生是不会信服的,也就不会去行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前提和保障。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总之,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确实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兴亡。素质教育涉及面广,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作者简介:方杰(1964—),男,籍贯:贵州遵义,学本科,职称: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