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7期 ID: 155932

[ 王晨 文选 ]   

新时期应强化大学生校园记者队伍建设

◇ 王晨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规模不断加大,国民受到高等教育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2009年已达到2000万人。因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远,而高效新闻宣传部门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凸显。高校新闻媒介包括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新闻网站等,这些“准大众传播媒介”在高等学校新闻宣传、信息传递、沟通了解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高校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方面,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高校已经不再是隔离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学校内外各种舆论讯息在影响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广泛的为社会媒体所关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已经上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另一方面,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专职教工资源紧张、新闻宣传工作繁重等客观问题。因此,大学生校园记者队伍的构建和壮大对于新时期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记者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新时期校园学生记者的新特点
  
  大学生校园记者,顾名思义是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工作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直接领导和指导,由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组成的记者团队。近年来,随着“90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尤其是进入校园媒体,为新时期校园传媒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呈现出了这一时期校园记者队伍新的特点。
  1、传媒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传媒技术在“90后”学生记者队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新闻报道设备的配备上,除去学校相关机构的提供,新时期学生记者大多拥有较为齐全的新闻装备。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录音笔等过去学生记者队伍难得一见的新设备已经得到了普及,“90后”学生记者在掌握采编设备的能力上大大超越了过去,甚至已经超越了专职新闻宣传的教师。在新闻报道编播和刊发需要的软件技术上,“90后”学生记者队伍凭借对新生事物强大的学习能力,大多已熟练掌握了图像处理、文档编辑甚至网页设计、视频后期制作等具有相当难度的传媒技术。
  2、传媒新思路的深度影响
  在新科技提升校园学生记者队伍采编技能和速度的同时,“90后”学生记者在新闻采编的理念上也与以往有之不同。作为“网络一代”的他们已经开始学习和借鉴网络新闻采写的新形式,同时也开辟了新的新闻传播途径。除去学校固定的校报、广播台、校园网等新闻平台,“90后”学生记者队伍利用网络为平台,通过专题网页、微博客、博客甚至人人网、百度贴吧等公共空间进行舆论的引导和新闻的刊发。在新闻报道形式上,新时期校园学生记者大量采用与受众互动的方式,加大了新闻直播的力度,拓宽了新闻覆盖面的广度。这些高校校园新闻和宣传模式值得相关部门专职人员学习和借鉴。
  3、学生记者队伍职业化的趋势
  学生记者团队在高校里常常以社团的形式存在,在党委宣传部等学校相关部门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他们拥有自己的组织机构,甚至有着固定的办公地点,活跃在校园的每个新闻现场。特殊的组织形式和特殊的工作性质,日已形成了现阶段学生记者队伍职业化的趋势。在工作内容上,“90后”学生记者在新闻策划和新闻报道方法上几乎与社会媒体形成一致;在组织形式上,学生记者队伍也采用了采编播(发)层层管理的模式,除去指导老师的管理和帮助,现阶段学生记者队伍俨然成为了半职业化的媒体机构。
  
  二.现阶段强化大学生记者队伍的重要意义
  
  新闻是一门社会科学,要求学生记者知识储备丰富、视野开阔、文字功底、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应达到一定的水准,学生记者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责任意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新时期的“90后”学生记者在茁壮成长,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增加了新活力和新思路。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对于广大同学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也关乎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大学生群里的社会形象,大学生记者队伍还亟需强化建设。
  1、强化记者队伍建设是党新闻宣传政策的客观要求
  新闻宣传工作是我党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需要高校新闻宣传部门做好鼓与呼。大学生记者作为高校新闻传媒的生力军,其队伍建设的意义显得尤为重大。“90后”学生记者由于其成长环境的优越性,以及深受网络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党性修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上还需要提高。学生记者队伍的塑造,不仅仅是对大学生们在新闻采写能力上的强化,更是在其思想理论修养上的锻炼和提升。与此同时,大学生记者在宣传报道中不仅会锻炼自身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周围的师生,对构建融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2、强化记者队伍建设是扩大高校传媒力量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高校已经越来越发挥了社会公共智囊的作用,大学和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越发的繁重和复杂,现有的专职新闻宣传力量显得较为薄弱,大学生记者队伍势必是高校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力补充。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因学生记者知识素质高、机动能力强、学习应用快等特点成为了高校传媒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学生记者队伍管理,强化学生记者素养提升是扩大高校传媒力量的必然选择。
  3、强化记者队伍建设是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有力保障
  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成为了现代社会对象牙塔中莘莘学子的迫切要求,对于学习新闻传播专业以及对新闻采编有着浓厚兴趣的大学生来说,高校学生新闻媒体正是其学习业务知识、进行新闻实战的实践基地。众所周知,校内新闻实践基地与校外社会媒体不同,其党报的性质、严格的管理以及更加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都为强化记者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应要求。
  
  三.加强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几点方法
  
  1、强化“90后”学生记者的思想引导
  大学生新闻记者队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团队,其承担的工作是在党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高校新闻采写编播工作。而校报、广播台等机构都需要时时刻刻发挥党的喉舌作用,这种政治性高、时效性强的工作要求主管部门对“90”后学生记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思想引导。利用党报党刊组织学生记者学习党的最近理论和最新要求,利用党政新闻采写实践锻炼学生记者敏锐的新闻嗅觉和较高的政治觉悟。
  2、做好新时期学生记者的业务指导
  新时期合格的学生记者不仅仅要求有敏锐的新闻嗅觉,更要有扎实的新闻采访和写作功底。而新闻采写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需要老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新闻业务指导。首先是锻炼“90后”学生记者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使之能在发现新闻素材之后迅速完成写作;其次是要对学生记者组织有效果的学习,邀请有经验的媒体记者、专职指导老师以及新闻专业专家教授对同学们进行指导;最后要加大校园记者的实战训练,让同学们广泛参与到高校的新闻采写中去。
  
  参考文献:
  [1]胡明,高校新闻媒介建立学生记者队伍的实践,新闻界,2005.6.
  [2]许志强,论高校学生记者的地位与作用,高职高教研究,2009.12.
  [3]陈晓艳、汤可娟,和谐校园背景下大学生记者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高职高教研究,2011.16.
  
  王晨,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干部。

新时期应强化大学生校园记者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