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7期 ID: 155902

[ 管冬梅 文选 ]   

作文仿写训练点滴谈

◇ 管冬梅

  内容摘要:优秀的作文是长期练笔的结果,在平时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要多作“仿写”,在众多提高作文语言能力的训练中,仿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范文是个例子,我们从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立意方法等方面去仿写,自我消化后,才能走向创新,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文。
  关键词:作文训练 仿写 方法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摹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在众多提高作文语言能力的训练中,仿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仿写,即仿效现成的语言格式而创拟出新的语言。其古已有之,王勃将瘐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仿便有成就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分了三步走:
  
  第一步,进行简单句子仿写
  
  “学习《纪念白求恩》,课文第一段先用几十个字高度概述白求恩的经历和事迹,然后用几句精辟的话赞扬和评价白求恩的崇高精神。你用这种方法,介绍和赞扬你身边的一个人物。”这是锻炼学生概述能力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学会在众多的事例中筛选素材。
  燕翔: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同时,他也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他忠于“职守”,不放弃每个知识点,坚持以弄懂、学会为原则,扎扎实实地前进,他对同学热情,乐于助人,是全体同学认可的好同学。
  郭梦娇:姚芳琳是我的同桌,是一个乐于助人、协助老师的好帮手,她性格开朗举止大方,不仅学习优秀,各方面都很有才能,是一个少见的少女,让我不由得生起佩服之心。
  马翠翠:我们数学老师是一个40多岁的老教师了,名叫高素娥,高老师是一个负责任、严厉中透着慈祥的人,虽然我的数学不是很好,但还是很喜欢老师开朗、爽快的性格。每次见到她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于迅:郭晗是我的同桌,是一个帮助同学,协助老师的好帮手,虽然有时比较严肃、话也比较少,但是她对事的包容和对学习的认真态度,也让我不觉地学习起来。
  
  第二步,进行扩写练习
  
  《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这是极好的扩写材料。学完本诗后,我就布置学生在不改变原作意境的情况下进行扩写再创作。
  天净沙 秋思
  天空轻轻笼罩着一层薄雾,太阳要落山了。远处的小村庄,几户人家的烟坎里冒着缕缕白烟,袅袅的升上天去。门前的老树已是饱经沧桑,几株失去活力的枯藤依附在老树上,像是玩累了的孩子在老人的怀里睡着了。旁边的小河慢慢地流淌着,像是在等什么,又像是赶着时间。不远处的小桥静静的座落在小河上。
  在这寂静的秋天里,空中刮着风,浪迹天涯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走在穿过村庄的右道上,周围已是空无一人,几只将要回巢栖息的乌鸦悄无声息地从他头顶飞过。
  一切多么凄凉、哀愁。(梁海霞)
  残缺的夕阳下,我身后的背景,披上静谧的颜色,却显得凄凉孤寂,我俯身下马站在这古老的枯藤下面,看着这并不属于我的画境,泛着金光的河流在小桥下静静地流淌,房子里并没有孩童的笑声,只有老人那无声的叹息,似是希望,似是悲伤,仿佛是在等远去的孩子归来,有仿佛是在为这世界上只有他自己,而伤心、秋风吹过,似在安抚他,又似在安抚我,可是我的悲痛又怎能像灰尘一样,风一吹就烟消云散呢?夕阳也在渐渐消逝,枯藤上的乌鸦不停地叫唤,站在驿道上悲痛的我,骑上我那瘦马快走吧……(于迅)
  在令人多愁善感的秋季,天涯游子骑着瘦马走在古老的小道上,凉爽的秋风吹在脸上,叶子也片片落下,未免有些伤感、凄凉。此时,天涯游子正在心里想:又到了秋天了,叶子枯了,也落了,万物又开始了新的生命轮回,而我又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再去看看故乡那令我熟悉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这应该是天下所有游子的心声吧?!
  就这样,天涯游子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
  不知不觉,快到傍晚了,枯萎的藤,年老的树,还有许多乌鸦在叫,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流水声清脆悦耳。看着这美景,游子不禁想到自己的故乡,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夕阳即将西下,落日的余辉照在游子的脸上,也许他是触目伤怀,眼中满含悲伤。看到这一幅景色,他或许在心中想:这儿的美景是属于人家的,“我”的家到底在哪儿?(张馨月)
  点评:马致远的原作是一幅笔墨山水画,笔墨有限而情思无限。我很佩服这些同学,他们用心走了进去,他们感受着一颗沧桑沉重的心,用真切的共鸣和丰富的想象作为色彩去填补了原曲中那些意永不能尽的空白。这份习作中,最美是拟人,最美是心情。无论是枯萎的藤,还是强打精神的小溪,无论是思念家乡的心还是古朴的沉思,都是来自于对原文的细心真心的体悟!
  
  第三步,进行片段仿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议论文单元,学生刚刚接触到议论文文体,学完几篇例文后,我们就可以要求能够作到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那我就根据教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作文片段训练:中华民族具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德的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注入了新的含义。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选一美德,运用说服有力的例子,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发表你的见解。
  “诚信”
  “诚信乃做人之本”,从古至今,诚信没有被人忽视过,所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诺千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宁失黄金万两,不失季布一诺”;《采桑子》中的名句:“齐丰堆金,难买丹诚一寸金。”他们都告诉我们,诚信是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是瑰宝。诚信是品德之魂,是采智之源泉,是成功之前提,是无形之资产。(鞠娜)
  人类最好的美德是诚实,人生不可能在谎言中开出生命之花。例如,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侯,得到了一把锋利的小斧头,因为想试一下有多锋利,顺手就在一棵小树上砍了一下,没想到一下就砍倒了,小华盛顿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但他还是主动承认了错误,哪知父亲竟原谅了他,因为他父亲知道没有什么比诚实更难能可贵。我们所讲的诚实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这样,只要不损害他人利益,不违背自己的原则,有时撒一下善意的谎言还是可以的。(王鑫雨)
  “乐于奉献”
  在5·12特大地震中,武文斌这位26岁的年轻战士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人民。乐于奉献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一直坚信,生命的壮伟,是因为它的价值,而价值的所在,就是因为他的生命为别人做出了什么,母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向世界奉献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教师这个职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向社会奉献了一批批能够建设国家的人才,人民子弟兵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奉献出他们的力量。这些都是在说乐于奉献会使自己的生命变得充实而有价值。(张馨月)
  “孝敬父母”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五千年文明和现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俗话说“百顺孝为先”。传为美谈的二十四孝和孩童文学启蒙时背的《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都体现了在古人心目中孝的重要。而作为新社会,新时代主人的我们,更应该继承也发扬这种美德,尽力用寸草之心,报答太阳的恩惠。(梁海霞)
  点评:这些习作在阐明自己观点时,都能把摆事实、讲道理的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在运用事实阐述观点时,也讲了道理;在举例的基础也能加以分析,在用道理阐明观点时,也能联系事例,避免了空发议论。而且有的学生还能运用到正反对比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优秀作文的诞生都不是速成的,是长期练笔的结果;丰富的想象,新奇的联想,也不会从天而降,同样是平时勤阅读、多阅读的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平时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要多作“仿写”的思考与训练,范文是个例子,我们从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立意方法等方面去仿写,自我消化后,才能走向创新,写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文。
  
  管冬梅,教师,现居山东高密。

作文仿写训练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