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7期 ID: 155939

[ 张健 文选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思考

◇ 张健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宽广的平台。学生利用手中的活动单先自主学习,然后组内交流、全班展示,生生质疑、讨论、加之教师的“推波助澜”,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越发深刻,可谓吃得饱,饮得欢。可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的形成离不开针对学生和课文特点设计的一份好的“活动单”。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活动单”精心引导学生呢?
  
  一.示范性引导
  
  示范性引导就是在教师设计的“活动单”上,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理解教材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自主求知提供直观示例。
  示范性引导大多用于课程的起始阶段,这时学生对新课程普遍感到陌生,缺乏应有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单寻求基点,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再予以示范性的引导,这样学生就会感兴趣、易接受,且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如在《范进中举》一文中,由于刻画了范进、胡屠夫、张乡绅、以及众邻居等人物形象,其中重点人物是范进。所以我在设计这一课活动单时,活动一就是:浏览课文,说说范进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从哪些角度,运用哪些方法来写范进的?学生在课堂上经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全班展示三个过程学习之后,自主生成了范进的人物形象,对塑造人物所用的手法、刻画的角度都能很好的掌握。在这之后再设计活动二:文中刻画的胡屠夫、张乡绅、以及众相邻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画的?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试作分析。这样既能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激活学生的成长内驱。
  
  二.设疑式引导
  
  设疑式引导就是教师在设计“活动单”时根据学习内容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在解疑析难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开发智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一篇课文,对于初学者来说总会有一些新的难点和疑点。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疑点和难点。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设置疑问,而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点拨、引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在解决疑难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三.激情式引导
  
  激情式引导就是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在“活动单”制作时,结合课堂实际,用满怀感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去。
  激情式引导,一般设计在课堂教学的开始,用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在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能充分估计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时如果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尤其是学生思路打不开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单”,这时教师可以用深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大家大胆发表意见,从而推动课堂学习的顺利进行。这样,学生的思维的阀门被渐渐地可开,有了自主的、个性化的、全新的思考,为下面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检测性引导
  
  检测性引导是指教师在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后,组内自主交流所学内容,在这之后,教师用事先设计好的练习题进行测验,一方面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准备。另一方面,通过检测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盲点或虽有察觉却未予重视的问题,引发他们深入求知的欲望。
  通过检测,引起注意,激发思考,进而指导他们去分析、研究、总结、归纳、不但有益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智能的开发和提高。
  在“活动单”设计时,检测性引导还可以与示范性引导,设疑式引导等方法交替进行,不断变换口味,这样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理解课文,开启学生的心智,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有了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学得轻轻松松,同时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满腔热情和浓厚兴趣。
  根据课文特点设计出一份好的活动单,能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它的引导下,获得自身的阅读感受,并且在生生互动中丰富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张健,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