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7期 ID: 155872

[ 周寒珍 文选 ]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的有效方式

◇ 周寒珍

  内容摘要:历代文化经典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学生缺乏相关背景和知识,解读颇感困难。为了解决这种困局,教学中要紧扣教材进行视频观看、课堂讨论、精彩辩论、文章写作等方式去实现有效研读。
  关健词:文化经典 研读方式方法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从历代文化经典论著中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章节,内容涉及儒、释、道三教的经典以及历史、伦理、科技、文学等各个方面。由于教材内容涵盖面广,创作时代离现在远,学生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解读颇感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视频观看、讨论、辩论赛、写作等活动,以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文素养,使学生在文化经典的学习中,寻找出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汲取人生智慧。
  
  一.视频观看
  
  1、(1)视频内容:“走遍中国”——《走下神坛的朱熹》
  (2)设计依据:《天理人欲·经典原文·朱子语类》
  (3)设计目的:了解朱熹这位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及其理学思想。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最高水平的集中表现。但它在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之后,逐渐走向了僵化,成为套在知识分子头上的枷锁。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引导他们认识理学的发展及其基本精神,了解理学思想所包含的可以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所借鉴的有益的质素,进而对理学做出合理的评价。
  2、(1)视频内容:“百家讲坛”——《于丹〈庄子〉》讲座。
  (2)设计依据:《儒道互补·相关读物·〈胠箧〉》。
  (3)设计目的:引导学生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功名利禄,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3、(1)视频内容:“百家讲坛”——《于丹〈论语〉》讲座。
  (2)设计依据:《儒道互补·思考讨论练习》。
  练习题一说到《论语》多次提到君子品性,要求整理有关君子的语录,讨论“君子”人格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3)设计目的:引进名人名家对文化经典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君子”是孔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合群好处的人。于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讲解心灵之道,处世之道,这正是今天的我们的实际需要。
  
  二.课堂讨论
  
  1、(1)文题设计:如何理解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2)设计依据:《人文心声·经典原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3)设计目的:明晓王国维三句言情话相思的语句,形象比喻了学术研究乃至人生奋斗的历程。第一境界是立志、下决心,第二境界是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也要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
  2、(1)文题设计:这些寓言故事原意是什么?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谈谈你对故事的认识。
  (2)设计依据:《佛理禅趣·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3)设计目的:品愚人故事,悟智慧人生。抓住关键情节,联系生活体验体会寓言在现代社会人生中的启示意义,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3、(1)文题设计:对我最有教益的一个批评和建议
  (2)设计依据:《家国天下·思考讨论练习》
  (3)设计目的:《求谏》让学生了解了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虚心纳谏其实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面对批评和建议,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对待它。在讨论中,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充分认识到批评者是我们的益友,批评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和缺点,以便弥补和改掉它们,完善自己。
  
  三.精彩辩论
  
  1、(1)文题设计:
  正方:人生需要规划
  反方:人生岂能规划
  (2)设计依据:《儒道互补·经典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设计目的:孔子对其人生历程作了一个概括,如果我们在今天十七岁的时候能够提前感悟各种境界,就能提升效率,缩短历程。确实,今天人们非常热衷于人生规划,什么事业规划、健康规划、晚景规划,甚至幸福、情感都进入规划之列。但是,世事无常,有了人生规划,就一定能按照其轨迹运行下去?当我们的人生被规划之后,不就等于给自己套上了一个圈?通过辩论,提高认识和辩析能力。
  2、(1)文题设计:
  正方:德比财重要
  反方:财比德重要
  (2)设计依据:《修齐治平·经典原文》:“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3)设计目的:德,是对人们行为规范的高尚要求,是评价人们言行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依靠人们的信念、社会舆论以及习惯力量来维持的。而今天我们也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财富才是硬道理。通过辩论,认识虽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但是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是根本,财货是由根本所发展产生的枝末。换言之,德行,犹如树根,财货,犹如树的枝叶。树根不牢固,枝叶是不会茂盛的。
  3、(1)文题设计:
  正方: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好;反方: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好
  (2)设计依据:《天理人欲·经典原文》朱熹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马南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的泛读方法。
  (3)设计目的:明析精读和略读两种读书方法,一个是熟读,另一个是博览;一个是专,一个是杂,各有其长处和局限性。
  
  四.文章写作
  
  1、(1)文题设计: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2)设计依据:《人文心声·经典原文·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3)设计目的:对宇宙人生,需入乎其内,又需出乎其外。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其人生便可到达一个很高的境界。这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学生根据以上文字作文,可以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要求目光深邃,深入开掘,由表及里,从具象到抽象。
  2、(1)文题设计:谈慎独
  (2)设计依据:《修齐治平·阅读指南》。
  为什么说“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强调“故君子必慎于独也”,《中庸》也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设计目的:明了“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肯定赞扬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自律、一种坦荡。
  3、(1)文题设计:文须有益于天下
  (2)课文依据:《经世致用·思考讨论练习三》
  (3)设计目的: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的文章,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所以它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如果内容涉及怪异、斗狠、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则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有多一篇的祸害。
  
  周寒珍,教师,现居湖南浏阳。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