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7期 ID: 155877

[ 尹玲 文选 ]   

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

◇ 尹玲

  内容摘要:高校学生应具有相当的英语应用能力,其中听力理解能力占据首要地位。但是,目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较低。本文意在探究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障碍的原因和影响听力提高的因素;分析教师可采用的听力教学策略和学生可利用的听力学习策略,谋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 听力焦虑 学习策略
  
  目前,全球有超过十亿的人在学习英语,而且世界上电子检索系统90%的信息是以英语储存的(Hasman,2000)。据保尔兰金教授统计,英语听说读写分别占日常言语活动的45%、30%、16%和9%。听力是语言学习中结构和意义的体现,是构成语言交流的前提条件。从2007年1月开始四级考试听力部分从原来的20%提高到35%,而即将全面推广的机考四级中听力比重高达70%。这些都表明,从“听”开始的英语学习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有利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但是目前听力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个弱项,也是四级考试中失分严重的环节。本文从非英语专业学生角度,分析听力水平较低原因,影响听力提高的因素,探讨教学中的听力策略,以及相应的听力提高方法。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水平及原因
  
  参照CET4听力题型和分值权重,对133名学生进行听力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听力总得分率不足58%,其中复合听写得分率不足50%。表明学生听力的总体水平较低。
  英语听力不仅仅是“听力”,而是一种语言从语音、词汇、习语到文化、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全面表现。因此,学生听力水平较低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语音障碍
  1.音标基础差,错读错记单词,导致辨音障碍。
  2.不良学习习惯,比如逐个字母死背单词,导致发音不准,造成听力障碍。
  3.对连读,弱读,重读,失去爆破,音的同化等知识缺乏了解和相应练习。
  4.汉语和英语发音方式差别大。
  (二)词汇语法障碍也就是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缺乏
  这里的词汇除了指没见过的生词外,还包括习语、口语、谚语、短语、俚语等方面。
  (三)大脑反应速度太慢
  1.对单词读音不敏感,句子结构不熟悉。
  2.没有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边听边译成汉语,势必影响速度。
  3.逻辑思维能力不足,预测能力较差。
  (四)不适应不同口音的英语
  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会存在不同口音。发音和句法比较难懂的有印度英语和日本英语。
  (五)心理原因
  即学习动机,心理素质,及情感策略使用能力。外语学习中所特有的听力焦虑已成为外语学习的最大障碍之一。
  (六)相关背景知识匮乏
  无论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还是常识或基础知识的不足,均会导致对听力材料的曲解或不解。
  
  二.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水平影响因素
  
  对约4000名学生的听力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一)除教材、接收器、环境、自我评估、语音基础、英美音识别、坐姿、听力中习惯、反复听写以及收听广播或参加英语角外的其他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
  (二)按照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影响听力水平的主要因素:每周练习听力的时间,词汇量,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情况,教师的严格程度。
  1.CET-4听力成绩与学习时间长短高度相关。
  2.基础知识中,词汇量对听力影响最明显;其次是自然学科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3.学生的心理因素:兴趣对听力水平影响巨大;听力焦虑程度会影响听力成绩。
  4.教师授课情况及严格程度对CET-4听力成绩影响显著。
  5.听力习惯对成绩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直接影响听力水平。
  
  三.听力教学中的相应策略
  
  目前,听力课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听力课变成水平测试课,让学生紧张不安。听力焦虑普遍存在,成为学生听力学习一大障碍。教师应该设计有效策略,将焦虑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一)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教学模式
  准备相对简单的相关材料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注意讲解材料相关文化背景。
  (二)有意识强化学生英语基本功
  练习中,要遵循单词—短语—句子这个由简到难的原则,突出听辨练习,尤其注意听辨重读,弱读,连读,同化等。
  (三)正确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帮助建立自信心
  让学生了解听力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教师要避免过多或不当纠错,以免打断学生思路,阻碍交流,导致学生强烈焦虑感。
  (四)帮助学生加强听力策略训练
  听力策略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运用的方法和手段,是获取、存储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Field(1998)指出,听力理解过程中,策略技能应优先于语言内容的细节。听力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三大类。
  1.认知策略训练:鼓励学生采用以句法结构为感知单位的听力策略。从单句听辨,复述大意开始,过渡到复合式听写,根据内容写出大意,直至整篇的复述。
  2.元认知策略意识训练
  元认知的核心是认知活动的知识,或学习本身的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在听力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评估和自我监测,激发他们反思并调节与控制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Underwood(1989)将听力课划分为:听前活动、听、听后活动。对应地,听力策略分为听前策略和听后策略。而听是大脑处理信息的内在过程,无法从外部干预。
  (1)听前策略:明确听力的特点及难点,制定短期或长期目标。
  首先,介绍听力理解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其次,将新旧知识联系贯通、确定训练目的、合理编排训练;再次,讲解材料中新词、特殊句型和习惯表达法;再次,合理编排听力训练,激活已知信息、确定训练项目的性质与要求等策略,提供背景知识以及相关词汇;最后,要提醒集中注意力。一是集中全部注意力去听,二是有选择地注意某些信息。
  (2)听后策略:听力后进行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估
  自我监测与评估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薄弱环节和问题;对成绩进行评估,调整学习进程,采取更有效的策略促进听力成绩的提高。
  3.社会情感策略训练
  这种策略关注与同学合作,向老师提出问题。如:开展小组讨论,相互启发证实等。有助于学生控制情绪,消除不安,减轻焦虑感。良好运用该策略会在很大程度上抵制听力焦虑,显著提高听力成绩。
  
  四.学生自主学习时提高听力水平的策略
  
  大学期间应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而且,仅靠听力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制定合理计划,保证课后听力练习的时间和质量。并提示:
  (一)先根据喜好选择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因具备相关知识,整体理解率较高,会有效减少听力焦虑。进入良性循环后,再练听不同材料。
  (二)进行纠音辨音练习。要关注重读,弱读,连读,失去爆破,英美音区别等。有意提高辨音能力。
  (三)扩大词汇量。记忆单词时,要遵循音-形-义这一科学模式。
  (四)系统掌握语法。遇到长难句,要分析句子结构,划分意群,理解整句含义,这有助于听力能力的提高。
  (五)大量阅读,积累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不同社会文化,掌握多元基础知识。阅读时要积极思考,逐步加强逻辑判断能力。
  (六)针对120名学生研究表明,朗诵式背诵能显著提高听力水平。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初听:模拟考试方式只听一遍。这样会提高专注力,提高一次性捕捉有用信息量。听后,核对答案,自己评分,了解自己水平。
  第二步听写:这是提高听力唯一直接的方法。要按意群来听,水平较高的可以按句子来听;开始的时候2-3个单词一听也可以。总之把听到的准确地写下来。一般要听3遍。
  第三步总结整理:打开原文,核对。对错误分类,词汇量不足,理解偏差,还是阅读和语法问题。这些都需要进行练习逐个解决。只有听不懂,但一看就懂了的才是纯粹听力上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
  1.指读,边听边指看原文。目的:一是跟上材料的语速,二是把视觉和听觉联系起来。一般2-3遍即可。
  2.默读,在指读几次后,边听边在心里默读。目的:暴露学生和原文在语音上的差异,然后纠正。也是2-3遍即可。
  第四步跟读:以半句或者一句为单位跟读。可以提高短期记忆。首先要看着原文;其次形式和内容都要准确无误。内容是指原词原句;形式是指语音语调,升降调,重弱读等。一般需要10——15遍。
  第五步背诵:按照前面去做,材料已经听过20遍以上。水到渠成也就达到这个层次了,而不必刻意去背诵。
  听力能力的提高与词汇量,语法,语音语调,文化知识背景,学习兴趣,心理状态,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模式等等诸多因素都有关联,而且,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了解听力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选择合适听力材料,使用有效地听力策略,坚持长期定量练习,才能真正科学高效可持续提高听力水平。
  
  尹玲,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