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研制要解决的问题是一门课程应该教什么的问题。由于课程内容直接与该课程的教育内容相关,因此被认为是课程编制中最主要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来看,审视当前语文课程内容的困境,寻找出路,有益于当前语文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语文课程 内容 困境与出路
一.当前语文课程内容的困境
本文将讨论的范围限定在阅读与鉴赏部分的语文课程内容。以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为例,分析教材中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的课程内容现状。
⒈诗歌的阅读知识比较理想
⑴关于诗歌要素,涉及语言、意象、基调、节奏、韵律、风格、主题等内容。
⑵关于诗歌阅读,诗歌朗读方面,要认真准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欣赏方面,提出移情的知识。诗歌阅读方面,提出诵读、体会、鉴赏、品味等方式。
⑶关于诗歌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如用典、托物起兴,及情景结合、咏史抒情等。
⒉散文、小说的阅读知识有所欠缺
⑴散文阅读知识
①关于散文要素,如语言、意境、风格、意蕴、主题等。②关于散文特征。认为抒情散文重在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有时不要求有完整的情节、突出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将生活片段及其他材料组织起来。论说文要求准确并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③关于散文的表达方式,认为表达方式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论说文中,提出论证、说理的方法,如比喻、对比、事例、比较等;抒情散文涉及语言风格与景物特征的统一。④关于散文的阅读方式,提出诵读、品味、感受、鉴赏、揣摩、美读概念。
虽然散文阅读知识较丰富,但存在两个盲点。一是散文的分类。教材选文分为抒情散文、论说文等。抒情散文表现情趣,以抒发情感为主;论说文表现理趣,以论证观点为主。但表现谐趣的散文被排除在外。二是散文的虚构性。“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散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特征,是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过程。”这种界定有值得讨论的地方。“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过程”强调作者的经历或体验,但是有的散文不是作者对自己经历或体验的记录,它们是作者虚构的结果。例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就不是对亲身经历的过程的记录,描述了作者想象的情景,因此它是作者“虚构”的。
⑵小说阅读知识
小说阅读知识涉及人物、情节、环境、主题、题材和表现方式,认为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要素。小说的环境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关于小说的表现方式,只有叙述、细节描写和实写等知识。
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曾是小说教学的基本解读图式,今天仍适用于现实主义小说。但现代主义作品有所不同,采用变形、荒诞等艺术手法表现作者情感。这时,小说三要素的解读图式已不能满足阅读现代主义小说的需要。“建构新的阅读图式的任务非常紧迫,也是讲读那些现代小说中的主体性课程内容。根据我们的研究,最基本、最重要,难度也比较大、今后使用概率也比较高的阅读图式,主要有‘心理’、‘荒诞’、‘象征’、‘反讽’、‘写意’等几种。”
二.当前语文课程内容的出路
⒈根据原目标研制新内容。如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目标:“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上文分析了诗歌、散文、小说的阅读知识。在目前的情况下,需要增加原来不具备的知识项目。如散文,需要补充关于以谐趣为主的散文的知识,以及添加关于散文的虚构性的观念。关于小说,需要建立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图式,如心理、荒诞、象征、反讽、写意等,同时要对它们有明确的阐释。再如关于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方式,以及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不仅要倡导这些阅读方式、阅读方法,而且还要研制关于它们的阅读知识。
⒉筛选新目标研制新内容。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理想的阅读目标应以阅读能力要素为核心,相应的应该补充的阅读知识如下所述:⑴关于使用工具书的知识;⑵关于语境的知识;⑶关于句子的知识;⑷关于段落的知识;⑸关于篇章的知识;⑹关于如何概括、阐发、解释的知识;⑺关于如何把握中心、要点的知识;⑻关于如何判断作品的意图及作品的用途的知识;⑼关于如何把握作品结构的知识;⑽关于如何评价作品的知识。
徐丹,教师,现居河南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