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7期 ID: 155942

[ 荣海玲 文选 ]   

心中的百草园

◇ 荣海玲

  说到课文研读与教材处理,我想它必然与一名教师的历程有关。它绝非一日之功,总在无数次实践与挫折之后,才慢慢有自己的领悟与思考。
  对此,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曾有如下精辟的阐述:
  语文教师要学会把玩教材,要别出心裁读课文。
  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的境界是: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
  作为一名余老师的追随者,我该如何让自己真正有一些进步呢?我一直在思索着、实践着……
  回读出精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取朗读中一个环节“我心目中的百草园”:给百草园加一个新标题,如 的百草园,并选择描写百草园的相关语句加上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成一篇新文章作为新题目的依据。学生很快就展示出了:音乐家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可怕的百草园、趣味盎然的百草园……效果不错。
  我顺水而下:对百草园的景色和故事我们学了这么多,那能不能想象百草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学生踊跃发言:美丽的、漂亮的、多姿多彩的、妙不可言的……此时,我出示了百草园的图片,学生们一看就不说话了,因为他们梦想中的百草园却是如此的普通。那树,那菜畦……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确实算不得稀奇。学生们开始长吁短叹:哎呀,原来就这个样子啊……此时我紧追不舍:谁能告诉我,如此普通的百草园,为什么鲁迅却能把它写的如此美妙?此时回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但慢慢的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看法:“确凿”是以一个成人的眼光来看白草园确实如此;而“似乎”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并不愿相信这一点,其中趣味无限。我进一步追问:把一个普通的百草园写的如此美好,那是源于作者心中的什么?学生回答:喜欢玩耍、贪玩……稍加点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学生领悟。
  课后问听课老师和学生这节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们都较多的选择了“回读”这个环节,认为在遣词酌句中上升了课文高度,效果不错。
  三毛很给力——《胆小鬼》
  这节课设计原则是由浅入深但始终围绕重点。设计理念是由作品而关注作家从而关注更多的作品。
  围绕重点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找出文中出现两次以上的一个词及其所在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我备好的词语是“脸红”“平淡”,但没想到学生找到了“父亲的眼光”“玻璃纸”“彩色的糖果”“练习簿”“橡皮筋”……多的不胜枚举,我简直要招架不住了。好在灵机一动,把它们和细节描写联系了起来,并自然而然引出了下一个板块:通过本文大量的细节描写,你觉得文中的父母知道“我”偷钱了吗?依据是什么?
  学生的表现更是让人意外,居然有很多学生说父母不知道“我”偷钱了,并且从文中找到了无数理由。真是可爱的孩子们!我感慨:看来作者的细节描写确实巧妙无痕,以致于瞒过了很多同学们的眼睛。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但“我”终究没有受到父母的任何责罚,这样的父母是什么样的父母?学生很快说出:明理。是的,正因为有明理的父母,才培养出了三毛这样优秀的孩子。我简单介绍了三毛的情况,重点说了她的脚步走遍天下,撒下一路的爱。出示《橄榄树》歌词,橄榄树是心中的梦想,三毛其实一直在追寻自己的梦想。关于三毛的自杀,我一直矛盾是不是需要选择在本文中,但我不想学生因为自杀不敢正视三毛,所以我出示了以下的话: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陈嗣庆)
  正如三毛所说,她痛快的活过。她也真正的爱过,如果是一朵花,她已经灿烂的开过。
  最后的作品推荐相信会让学生读到一个更丰满的三毛。
  课后听课老师和学生反映:从找出出现两次以上的一个词开始,他们的印象最深刻,而三毛部分,则会让他们终生难忘。
  三毛,谢谢你的给力!
  当一名教师真正钻进教材之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会变得没有时间概念的。无论吃饭也好、看电视也罢,你的脑子中想的全是它,无论是作者还是文中的人物抑或一草一木,都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你的脑子里蹦来蹦去,让你吃饭睡觉都不会安稳。这样的感觉很辛苦,但过去之后你会发现,这一过程也很幸福,因为无论何时,你也不会忘记这一课了。
  用心研读课文吧,她会成为你心中永远的百草园!
  
  荣海玲,教师,现居山东临淄。

心中的百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