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音乐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全面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音乐教育中是现代音乐教育的必要任务。本文通过对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阐述,分析了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提出音乐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师音乐 素质培养 重要性
高师音乐教育大纲指出,“高师音乐教育是高师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实现学生体、智、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①对于高师学生来说,音乐是最容易被接受的育人方式之一,是对高师学生展开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所以,高师教育应该对音乐教学非常重视。因为,音乐教学能对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进行培养,促使他们树立坚定的毅力;音乐教学能够培养高师学生们感恩的情怀,促使他们满怀感恩之心;音乐教学还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让他们充满自信;音乐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宽容的美德。因此,音乐教学能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
许多高师学生都是在父母老师的呵护、表扬、掌声中成长起来的,少许不如意、点滴委屈、一些稍加严厉的批评等等对他们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一些高师学生对于这样的挫折往往都表现出偏激、抱怨、消极的态度。而在音乐课上,教师们会有意识地对他们正视挫折、勇敢面对失败等能力的培养。比如《长征组歌》的介绍中,教师们会选择一些记录历史的影像,对古时长征那种困苦和艰难进行再现,配上音乐、结合歌词,让高师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长征时期的凄苦和品味革命战士们那股迎难而上的毅力和恒心,使他们在音乐中也享受着革命胜利的幸福和喜悦,从而使其体味当时革命红军在极其艰辛的环境下的那种乐观、不屈的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们战胜困苦的决心和信心的目的。
心跟乐的相遇将会对学生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们将会适时地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对所欣赏的乐曲表达一些感想或者所得到的收获。比如《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笔者对学生们说:“读过《哈姆雷特》的人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的,一千个听众中也会有一千个‘命运’。”世界上每个人所拥有的命运并不相同,可是贝多芬又是怎么样“扼住命运的喉咙”,他在生活极具坎坷和苦难的环境下是如何生活下去的?在他的乐曲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乐曲的第一乐章表示的是他对惨痛的绝望;乐曲的第二乐章则是通过慢板来展现挽悼悲哀与悲痛的申诉;乐曲的第三、第四乐章则是对青春的不屈、对自由的呼唤、对坚强的欢呼。在欣赏《命运》之后,学生们在深入理解作品之后,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命运》进行讨论,表达他们的感受。学生们通过对贝多芬其人的了解,早已在他们的心中产生出了极其强烈的撼动,从而使得学生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地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②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感恩的情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高师学生都是在长辈、父母、老师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的。他们在性格上表现的都比较自我,往往以自己的感受、想法为出发点,更多是为了自己的考虑,其对长辈、对父母、对社会大多只有索取,很少回报。很多时候没有用一种感恩的情怀去回报社会、体谅父母。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感恩歌曲的欣赏或者演唱感染他们,促使他们感恩情怀的塑造。比如在课堂上演唱或者欣赏《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白发亲娘》《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人间第一情》《祖国颂》《祖国,慈祥的母亲》《母亲》《父亲》等等,通过这些歌曲的歌词来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深刻感受着父母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付出,感受祖国的伟大、强盛和关爱,使他们体味到生活的意义和使命,从而促使他们塑造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珍惜。③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们自信心的培养
音乐教学主要是向学生讲授音乐欣赏的技巧,培养他们感受音乐中的奥妙之处,其往往是将那些非常经典非常美妙的音乐作品展现给学生们,从而引导学生们在一种心旷神怡的艺术美和自然美中进行情操的陶冶、情感的培养、精神的塑造,并培养他们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心,以至于激发他们奋进。比如在《春江花月夜》的欣赏中,教师们可以参和着乐曲的混配,播放一些视听影像,并配上一些生动的文字语言,将学生们的思绪引进一个风景秀美、依山傍水的美妙意境之中,让他们感受着:“轻美的暮鼓送走了最后一抹夕阳,婉转的箫声迎来一弯新月,柔柔的风、清清的水,两岸山影叠翠,一幅多么妩媚秀丽的诗画。”这让学生们一开始就在听觉上和视觉上滋生出美感,使他们情趣盎然,享受着自然的美,舒畅着他们的心境,从而促使他们对自己生活以美的感受,促使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和向往,以至于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予以关注,提醒学生们通过音乐去感受和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比如:快乐成长的孩子们在教室里高唱着《我们是祖国的春天》,开创事业的青年们在唱着《飞得更高》,事业蒸蒸日上的中年们在高唱着《红红的日子》,广场上翩翩起舞的老年们高唱着《夕阳红》。这些生活事迹可以让学生们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和向往,使他们带着自己的梦想扬帆远航。
四.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们宽容性格的培养
现代的高师学生基本上表现出一种对别人严格、高要求,而对自己非常宽容的心态,有些高师学生有时为了一句话而与人家争持不下,有些学生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动干戈。在学校里往往发生一些为了些小事而打架斗殴的现象。在进行事件调查中,基本上都可以听见争吵双方说“因为他怎么怎么”,而基本听不到他们说“因为我才如何”,许多纠纷都是因为一个动作、一句话而引起的。这些现象表明,现代的学生缺乏宽容。而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宽容的,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类和谐关系、和谐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秩序维护的道德需要。但是,在音乐教育中,课堂上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宽容的心境。众所周知,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中的人们又离不开音乐。音乐可以促使人们情操的陶冶,促使人们开阔胸襟;它可以使人们开朗、豁达而忘了烦恼。比如在《蓝色多瑙河》的欣赏和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制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们心随乐动,使他们时而起舞翩翩,时而恬静悠然,促使他们忘掉尘世的烦恼、纷争,而放松心情,体验舒畅的感觉。又如在《黄河大合唱》的欣赏中,教师们首先可以让学生们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感受那种像母亲一样以博大的胸怀哺育各族儿女。又如在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欣赏中,感受奥杰塔的宽容,让她最终获得了幸福;歌剧《卡门》中的主人公正是缺乏宽容以悲剧结束。
综上所述,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音乐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全面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师音乐教育中也是一样,其对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重要性。在高师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韧力;音乐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感恩的情怀,可以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怀;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们自信心的培养,可以促使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们宽容性格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们乐于待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注释:
①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阿].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③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C].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杨永国,四川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