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7期 ID: 155914

[ 项成波 文选 ]   

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 项成波

  内容摘要:目前,农村中学的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本文就农村中学阅读教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试图改进当下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 现状 思考
  
  从近几年的教学现状来看,农村中学的阅读教学并不乐观,相反,有些让人担忧。每一次测试下来,做得最差的就是阅读理解题,平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中学阅读教学出现如此不堪且令人担忧的现象呢?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当中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跟同行一起商榷。
  
  一.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是阻碍语文课阅读教学的瓶颈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九年的阅读量不能少于400万字,而初中三年的阅读量在260万字左右。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有这么多的阅读量呢?学生是否有阅读的兴趣和正确对待阅读的态度我们尚且不说,我们单来分析一下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学生能否完成规定的阅读量。现在的学生,整天上课,课后又有大量的作业和背读内容。如果要学生每天抽出阅读3000字左右课外书的时间,几乎不可能。因此,时间不够是造成学生阅读量少的主要原因。
  除了阅读时间少外,还有可供阅读的书籍太少,学校图书室的书虽然也有上万册,但那都是些什么书呢?学生看不懂,也没有兴趣看。而且今年去借书是那几本,明年去还是那几本。久而久之,学生借书的激情也就没有了。学校附近也有书店,但很少有好书,大多是一些教辅和一些搞笑类的书,不太适合学生阅读。
  我们经常说学生在读书,但其实他们很少读书,几乎是在听课和做题,真正用于读书的时间是很少的,特别是自主读书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想,按照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农村中学的学生几乎不可能完成400万字的阅读量。
  
  二.家长的思想意识是影响学生阅读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经常在家长会上对一些家长说,今天,农村的生活富裕了,房子盖起好几层,家具要买好几万,但让人遗憾的是,走进我们任何一个家庭,几乎没有一个家庭会有一个像样的书房。当然也几乎没有书。日子好了,房子高了,钱多了,而对书的感情却少了。现在的家长,每当开家长会,只问自己的孩子考得多少分,从不问孩子读了多少书,他们也不愿意给孩子买书看。每当假期我到城里,看到城里的家长带着孩子们去买书,可以说城里的书店是门庭若市,每当看到这种景象,我就会非常感叹。我想,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原因,更多的应该是意识上的原因。我想,不用说,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农村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三.阅读书籍的选择将影响孩子阅读的效果和他们自身的成长
  400万字,应该只是从量上来规定对孩子的阅读要求,而孩子应该读什么书,这就应该是阅读教学中的质的问题了。今天的阅读课教学,绝大多数成了放羊式教学,只要求学生阅读,却不管学生读什么。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一位朋友。那么,请问,读一本坏书呢?那岂不是交了一位坏朋友了吗?如果孩子交上了一位坏朋友,对他今后的成长将会造成极坏的影响。今天的口袋书为什么很畅销,其实它里面有着一些吸引孩子但又不健康的内容。因此,帮助学生学会有选择的阅读,这就成了教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外,今天的孩子读书没有一个计划,拿着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经过调查,在农村中学,能把一本书读完的学生很少。他们大多读了几页以后就丢了,又换一本书。因此,教师应该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读书计划。鉴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条件,我们不可能同时找到若干本相同的书,因此,学生的阅读就应该是交换进行的,某一个时间段,不同的学生所读的书就不一样。这时教师心中也应该有一个数。哪些学生最近正在读什么书,教师心里都应该明白,以便及时跟踪和指导学生的阅读情况。
  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可以说,只要学生的书读多了,他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会更全面,更深刻,更符合文本实际了。因此,我们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想主要应该从读书的质和量来保证学生的读书效果,另外,当然还得保证他们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项成波,教师,现居贵州盘县。

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