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哲学家,却以她惊人的毅力用行动向人们阐释了她的仁爱哲学;她不是神学家,却以对上帝的虔诚演绎了一个仁爱传奇。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的捐钱给她;她的仁爱传教会有7000多名正式成员,组织外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工;她与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关系友善,并受到他们的敬仰和爱戴。
她说她是“耶稣手里的一支铅笔”。
她是那个一生和穷人吃住在一起,为穷人奔波,为他们争取尊严的善修女,是那个全部财产只有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白色粗布衣服的穷修女。
她是谁?她就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人之一——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的仁爱哲学具体表现在她的言行之中,植根于对上帝的虔诚、对基督的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爱无界限
德兰修女爱的对象是极其广泛的,如儒家所言“泛爱众,而亲仁”。对上帝的热爱,这是她爱的源头活水。德兰曾经说,她爱基督,好像从前从来没有人爱过他那样爱他。要爱你的身边人——爱要从家庭开始,就如德兰说的,连每天见面的那个人都不爱,何谈爱人呢?更何谈爱那看不见的主呢?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孩子会更加健康的成长,每个人都会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爱,能遮盖很多的罪。
甚至要爱你的敌人。耶稣就是选择用和平对抗暴力,用美善对抗邪恶,用宽恕和爱对抗仇恨和伤害。这也是德兰修女一生不和人争执的原因,面对异教徒的责骂,她并不声辩甚至抱怨,有时只是沉默,或者是和善地微笑。德兰修女一生服务过许多其他宗教信仰的人,她从不曾去告诉他们要信耶稣,她只是像尊重耶稣一样尊重他们,像服侍耶稣一样服侍他们。她说:“帮助一个印度教徒成为更好的印度教徒,帮助一个回教徒成为更好的回教徒,帮助一个基督徒成为更好的基督徒。不要去说教,而仅只是透过行动和奉献来表达信仰。”然而德兰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对一贫如洗的穷人的爱。她曾说:“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根本原因,而贫穷则是我们拒绝与他人分享的结果。”她一生都在致力于一件事,那就是治疗贫穷,她所开的药方,就是爱。
爱要行动
可以说行动是德兰修女仁爱哲学的核心内容,她不是一个理论者,而是一个实践者。首先,爱人需要能力,否则服务穷人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为此,仅仅半年她就学会了应该花两年时间才能学完的所有知识,包括对结核病和麻风病的护理,妇幼保健和助产的技能,以及一些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等。其次她不辞劳苦践行着她的仁爱思想。她召集贫穷的孩子来读书,深入到加尔各答最贫穷的地方,寻找那些垂死者、被遗弃者、重病伤残者,把他们带回她所创办的仁爱传教修女会、临终关怀院、儿童之家、麻风病康复中心、艾滋病人之家,给他们治疗、对他们进行临终关怀。德兰修女说:“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在饥饿的人中,在赤身露体的人中,在无家可归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在没有人要的人中,在没有人爱的人中,在麻风病人中,在酗酒的人中,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很容易看见十字架上那个快要气绝的耶稣。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的去爱,去付出,直到成伤。”一颗纯洁的心,一颗怜悯的心,会自由的给予,自由的爱,直到它受到创伤。有人曾指责她说,世界上的穷人那么多,你救得完吗?而她认为,任何事,无不是从一个开始的。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乃至整体有意义。她说:“我不同意好高骛远的行事态度——爱得从一个人身上开始。”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个人,才能真爱人类。她曾握着一个临死者的手,抚摸那个人的头发和脸,这个可怜的人竟然笑了,并且充满感激地说了声“谢谢你”,就闭上眼睛死去了。还有一个人,在临死前对她说:“我像个畜生一样活了一辈子,但你却让我死时像一个天使。”
爱亦有法
德兰修女的仁爱哲学,是出自真心而又讲究方法的。首先她强调微笑服侍。在临终关怀院服务的修女必须是面带微笑地服侍那些临终者。德兰认为,基督,就是我们送给他人的微笑,也是他人带给我们的微笑。因此,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必须微笑去做。把微笑带进一些人的生命里,把照顾和关心给予需要的人,就是一种极美的体验。她们把苦难者当做耶稣,当她们在服侍穷人时,她们就是在服侍耶稣,这就是她们微笑的秘密。其次,她还强调做善事不能焦躁,需要耐心。爱,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持久。当遭遇挫折,受到诬陷和指责时,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是无法持久的。她曾把一个满身污垢的垂死老人送到医院,却遭到拒绝,但她毫不动摇,把老人抱在怀里,一直站在医院门口,最终打动了医院,收下了奄奄一息的老人。其次,爱需要尊重。德兰活着的时候就被称为“圣人”,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母亲曾把流浪儿童带回家照顾,怕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而谎称他们是远方的亲戚。德兰吃着最简单的食物,穿着也和穷人一样。她的追随者也是如此。她说:“除非你过贫苦者的生活,否则你如何了解他们?我们只有降低自己,才能升高他们。如果我们能用行动证明我们其实也可以和他们过一样的生活,那么,他们就会向我们敞开心灵。”终生持守贫穷,是仁爱传教会每个修女所必须坚守的。德兰说:神的清贫就是叫我们从物质的牵挂和物质的拥有欲中解放出来,然后,以这样的自由,去守一地的爱。最后,爱需要心身兼顾。德兰修女终生服侍穷人,不久给那些最穷困的人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治疗,而且给他们以心理的疗养。爱不是施舍,不是赞助。德兰修女曾经说:饥饿并不单指食物,也指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也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也指受到排斥和丢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德兰修女认为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饥饿,不是缺少面包,而是不被爱和不被欣赏。德兰修女认为“漠不关心是一种罪”,冷漠会间接地杀人。她帮助那些麻风病患者,让他们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品味生命的价值,而不觉得是被抛弃的人。在儿童之家,除了照顾孩子们的日常起居,她们还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欢笑。她们深知:生命只有常常喜悦,才能健康成长。德兰曾握着一个孤独老人的手,默默地陪伴着他。老人说:“多少年了,我从来没有握过一双这样温暖的手。”因为有了心对心的关怀,在临终关怀院这样一个被死亡笼罩的地方,本应该是充满恐惧、哀伤和凄凉,但人们看到的却是宁静、安详和喜悦。这就是她们践行仁爱哲学的效果。
以德兰修女为楷模,以她的思想为指南,实践她的仁爱哲学,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人们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等等现象。国家之间明争暗斗,集团之间相互倾轧,个人之间相互争夺,如此等等,不绝如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与道德并没有与之同步,这与人们的宗教信仰的缺失不无关系。宗教以其神圣性与终极性对人们的心理、精神、道德施加正面影响,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心中有基督、有佛,无疑会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有了宗教的皈依,我们就会多一份敬畏,多一份神圣,而少一份争斗,少一份无聊,这个社会就会多一份和谐,多一份美好。神是完美的人,人是有待完善的神。有了宗教的皈依,就会强化我们的人性中的优点,使它无限地接近神性。否则就有可能凸现我们人性的弱点,使它无限地接近魔性。德兰修女如同是耶稣的化身,她对基督的虔诚体现在她对穷人无私的大爱。
德兰修女仁爱哲学是实实在在的实践哲学,实践她的仁爱哲学不就是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完善自我。在她创办的临终关怀院等服侍机构中有很多义工,有些深感人生空虚的义工在为穷人服务时发现,原来人生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而最后获得满足的不就是被服务者,还有他自己。如果以前是自我毁灭,那么当他们从仁爱传教修女会走出去的时候,就开始了自我完善。我们青年如果有意识去做义工,为社会、为他人而奉献的时候,我们也能蜕变成健康完整而身心明媚的人。
德兰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的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她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她用爱征服了世界。
刘君妍,女,武汉外国语学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