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7期 ID: 155947

[ 王高成 文选 ]   

从教育的视角解读“人”

◇ 王高成

  “人”,由一撇一捺组成,这两笔一上一下,一长一短,相互依靠。看似简单不过,实则奥妙无穷。前些日子听了一位学者关于“人”的解读,觉得获益匪浅。索性就沿其意,从一个教育者的视角思索一二,拼凑几行与各位同行共飨。
  先看“人”字的一上一下,它似乎能告诉我们:现实生活里有领导有上级,有群众有下属;有上层人物,也有平头百姓;有腰缠万贯的富翁,也有生活拮据的布衣;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约,社会分工的不同使然也。并无什么高低贵贱之分。这早就有定论。这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安其身。当官的要谋其政造福百姓,先富的要带动后富的共同奔向小康之路。平头百姓呢,要能够“修身齐家”、“安居乐业”,响应党的号召创建和谐社区啊,也就是说各谋各的一份事儿去。相安无事,其乐融融。也许有人会问,那我年处社会底层,我不想有领导制约,我也想当官啊,那可以呀,你搞个人奋斗啊,不是不可以呀。可现实生活里不是人人都可以当官的啊,官位太少,削尖脑袋钻营的人多了去了,可能“居庙堂之高”的又有几个呢。也许还有人会问,“那啥时候会没有领导啊?”不可能的,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那天,社会也需要有人管理组织!!能明白了这点,也许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就求得了心理平衡,才能“安我居,乐我业”,梁启超先生倡导的“敬业与乐业”美好境界才能够实现啊。
  再来说说“人”字的“一长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不例外!知道了这点很重要,这样我们就不会去苛求别人,学会了宽容;这样我们就会严格律己、努力学习,完善了自我。“慎独”“自省”的修身方式古人尚知,何况我辈哉!尤其是我们做教师的,要及时肯定孩子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忘却”“问题孩子”身上的种种不好,我们成年人尚待学习提高,却去苛求一个孩子,那是不理智的!!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犯上”“不轨”;我们要有耐心,要有爱心,反复抓,抓反复;我们要有理智,知道他是一个“人儿”,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的“人儿”,一个不断变化的,正在发展的“小人儿”!孩子不是工具,不是我们获得奖励、评优晋升的工具;孩子不是产品,我们也不是车间的工人,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一个个白眼,一句句棒喝,一下下粗暴地拳打脚踢,你可想到:他们是一个个尚待我们引导、呵护、正在发展的“小人儿”啊!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会去留心、去关注孩子;我们就会去理解、宽容孩子;有爱,才有教育!!请把孩子当“人”看!
  最后谈谈“人”字的“相互依靠”。它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要讲团结,顾大局。套句时髦的话说,叫“合作双赢”。大而言之: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让人类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北约、欧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等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军事合作体相继成立可做佐证。小而言之:一个单位,一个集体,更要讲团结,顾大局。“上面的人”要“亲近、体恤”下面的“人”,“下面的人”要多理解支撑下面的“人”。这样才好,团结才能出效率(效益)。认识到这一点也很重要。可有人不这么认为啊,我是“上面的人”哩,你得服从,这是必须滴!他哪里知道,也许哪天“下面的人”突然不干了,不支撑了,“我看你还是个‘人’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古训哩。“下面的人”也要意识到这一点,“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团结互助、合作双赢嘛。推而广之:对于教师群体亦是如此。科任教师与班主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方能产生更大的教育效果。一天8节课,有2节,就1节吧,科任教师采取“放羊”政策,放任自流。该如何呢?很多班主任都会遇到这样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不免出现“7+1=0”的尴尬局面了。瞧瞧,合作多重要!那么几十个孩子聚在一起生活学习,要不要知道这一点呢?同样很重要。要让孩子知道这一点。其实孩子也很在意这一点呢。别忘了,他们可是一群“小人儿”!班级里需要“上面的人”(班干部我们可以轮换),同样也需要“下面的人”(如果真的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他们会真切的感受到)。目前教育教学改革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也正体现了这一点。我辈当力推之。果能如此,则我辈幸福,学生幸福,教育幸甚!
  
  王高成,教师,现居河南平舆。

从教育的视角解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