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发展,体验式教学在诸多教学方法中体现出了重要的意义。体验式学习在语文学科中属于最基本、最自然的教学形式,其重点在于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并且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知识能力的学习,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这对于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体验式 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不仅仅是生命的体验,也是创造知识、获取知识、了解知识的有效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作为教师的最佳教学手段。体验式教学是教学活动揭示、展现、提升知识价值的重点。由于小学语文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采取体验式学习语文的必要性。这些都说明了体验式学习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本文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研究了体验式学习的具体作用。
一.创设情境 感悟体验
体验式教学运用于语文课教学,必须要求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来为学生创造合理的学习情境,这是将学生带入课堂学生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需要综合情感、诗意等方面的言语交流,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精读文本 感悟文字
为了达到体验式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材中的相关文本给予足够的关注。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过:文本是你美丽的倒影。你对文本理解有多深,你获取的就会有多少。这便要求我们应该放松心态,慢慢去仔细欣赏文本。
首先,老师自己要准确、深入地了解文本,而且要引导学生准确地了解文本。其次,允许学生多元解读。一个文本可以有多种解读,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诗中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有学生认为在这样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里,鱼儿不可能会游到水面,早就藏到江中,老人是在钓一个春天,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老人陶醉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有学生认为当时诗人正遭遇排斥,内心苦闷,诗中的老人就是诗人,诗人这个“钓”是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又有学生有趣地发现,把诗的每行第一个字连起来,正好要告诉人们他的内心是“千万孤独”。这样多元解诗不能不说是一种“妙”吧。
三.团队合作 完善体验
开展语文课程教学不但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给学生,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具体的技能,在阅读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的文学作品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可以分享着每个学生的经验、心理状况,积累到更多课堂上接触不到的东西。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把外部世界和自我生命状况互相结合,这是经过生命活动中的感受、理解、领会、欣赏而获得知识的一项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了自己想象中的田园生活画面,能构思出美好的“田园风光”,却认为现在农村生活并不那么美好,何况一千多年前呢?对此,教师顺势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如此,陶渊明为什么还那么喜欢并不怎么美好的田园生活呢?……通过“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产生对作品的真切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字的体现,更是人为情感的展现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引导,除了正常的教学方式外,应该积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来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朱易灵,教师,现居广东博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