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7期 ID: 155913

[ 程亚丽 文选 ]   

《卡斯特桥市长》中主人公的生活哲学

◇ 程亚丽

  内容摘要:《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系列小说之一。历来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小说集中描写的人物迈克尔·亨查德的性格与命运的分析上,以及哈代在小说中所展现的悲剧思想和宿命论思想的研究,而对迈克尔·亨查德的女儿伊丽莎白·简的研究则处于空白状态。本文试图对伊丽莎白·简在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生活哲学与态度进行分析,希望从另一个角度挖掘出哈代思想中潜藏着的生活理念与哲学。
  关键词:生活哲学 伊丽莎白·简 命运
  
  在《卡斯特桥市长》这部小说中,从头到尾都写的是一个大男人迈克尔·亨查德如何从落魄到发迹最后又到黯然走向人生终点的故事,而其中对伊丽莎白·简的描写则是从亨査德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时期开始的。这时苏珊·亨査德带着伊丽莎白·简来投奔亨査德,此后伊丽莎白·简在亨査德的生活里逐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永远是外表倔强自负的亨査德内心的一根软肋,不管是亨査德从开始对她的冷漠,到后来有意的排斥再到温情直至最后的依赖与敬畏,伊丽莎白·简其实一直在他心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伊丽莎白·简又是以何种姿态来面对亨査德不同时期的各种爱憎分明的态度呢?通过仔细分析伊丽莎白·简在小说中展现出来的女性品质和处事哲学与方法,我们可以从中对哈代的人生哲学观进行一番管窥。
  在伊丽莎白·简与其母亲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她在母亲的细心关爱下成长为一名天真无邪的少女,骨子里是秀色天成,肌肤上却早已埋着优雅温文的种子。早年一直生活在贫穷困苦中的伊丽莎白·简一直都有着强烈的渴望,从小就希望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较广,名望较高”的“比较优秀”的女人①,并一直都在奋力争取,与她的同龄人相比,她更富于探求力和积极向上的激情。在她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她逐渐成为了母亲的精神支柱。当她们打听到亨査德已经当了市长的消息后,苏珊·亨査德不禁在这个出乎意料的事实面前退缩了,而伊丽莎白·简则在面对和处理这样一件突如其来的事实时显得极为冷静,她既有着孩子般的新鲜感和兴奋,又丝毫没有洋洋得意大乱分寸的迹象,只是镇定地告诉母亲应该留下来。在面对这样一件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大的转机的契机面前,她既有着世俗的攀附心理,又不失尊严,可谓圆滑而有分寸。
  在社会生活中,当人们面对机遇时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这关乎各人的性格,也与人们所持的人生态度有着重要关系。这里哈代在伊丽莎白·简身上放置的是一种既有着迎合的势利又有着不卑不亢的尊严的态度,这种冷静沉稳的人生态度既能让人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使社会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又能在心态上保持一种平衡,认为这样的一种选择和态度是双赢的。不会为了所谓的极度自尊而让自己失去唾手可得的利益,也不会为了追寻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自己失去了为人的底线。这种可谓是中庸的处事方式与生活态度是能保证人在这样一个逐步变化的社会里安全发展的最好方式,哈代把它在伊丽莎白·简的身上进行了一番实验,从而让人们体会到什么才是不败的生活哲学。
  在母女俩住进了客店后,苦于钱袋不甚丰裕,身为女儿的伊丽莎白·简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安逸和面子去做服务员。她的真实想法却在她对母亲讲的一番话里得到了流露:她认为作为一个受过教育、心灵高雅的人,是不会像那些本地人那样粗俗的。虽然她在为客店里的人们服侍,在内心深处却是一种俯视的态度,她认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服务对象,而其他的本地人则相对要低得多。她只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可以毫无负担地去做一个临时服务员。在她的世界观里,为了生存,人可以不分贵贱地在这个社会中争取到一席之地,而在精神上,她却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绝对的高度来俯视这芸芸众生,来同情他们的无知与浅薄。
  伊丽莎白·简保持着这样一种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和“冰山”似的生活哲学住进了亨査德家,成了他的继女,却又忍受着亨査德毫无由来的热情与粗暴,直至后来住进了高台大厦,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里发现露塞塔与亨査德的关系,看到自己昔日的恋人与露塞塔之间逐渐变得亲密无间直至结婚。在这一系列与她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变动中,她保持了自己的缄默,不能说是无动于衷,她显然把自己内心的感情与波动掩藏在了日日的忙碌与对知识的极度渴望中了。她不像亨査德那样容易喜怒形与色,也不像露塞塔那样感情丰富多变而外露,她只是看懂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却又怀着善良单纯的心情去与之交往。她的内心力量可谓之强大,心底的冰山下面是汹涌的波涛,而在冰山上,她却永远是宁静安详地追求自己的读书生活,让自己在忙碌与闲适的日子里一步步走过。这样一种坚韧的生活态度成为支撑她走到最后也笑到最后的内心力量,在最终如愿与法夫瑞结为眷属后,过上了生活在“风和日丽的气氛”里的日子,成为哈代这部小说里面唯一一个可谓是没有遭遇悲惨命运的角色。
  在哈代创作的诸多“性格与命运”的小说里,每个人物几乎都在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无法名状的原动力,而这就是哈代为每个角色塑造的不同的性格,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内心激情的促使下,每个人物都最终走向了偏向于是悲剧的命运②。哈代用自己的生活哲学告诉读者,太过富于激情的性格冲动会导致人生道路的崎岖,而平和沉稳又保持着积极前进的性格才是能让人安稳地生活在现世的唯一秘诀。哈代可以说不是一名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和宿命论者,因为在小说人物表象的悲剧命运之下,永远都有一个相应的内驱力即偏执的性格被安在人物身上③。而在《卡斯特桥市长》这部小说里,哈代在伊丽莎白·简的身上安放的则是他心目中认为的最为安全的遁世法则:在生存上把自己放低,在精神上让自己往无限的高度走。这样便能给人以强烈的内心力量,保持内心“冰山”的平缓,而不会让强烈的内心情感和冲动压垮这座“冰山”。他让伊丽莎白·简所拥有的世界观是“姑且不论是对是错,在这个可憾的世界匆匆过往的时候,得到的那种吉凶未卜的荣誉,几乎唤不起昂扬的热情”,对这个世界总体所持的是一种悲观的态度,在面对人生的大波大浪的时候,生活在社会的最上层也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也好,总之“就个人来说,这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差别”④。正是这种极为淡定的态度与应对方法,让伊丽莎白·简安稳地度过了亨査德的漠视与粗暴相向的日子,让她能得以顺利与母亲找到亨査德,让她能在高台大厦的日子里心静如水地眼见着自己的继父与昔日恋人与露塞塔之间的纠葛。她从内心相信每个人的善良,信奉知识的力量,因而给自己营造了一个纯洁而安稳的精神世界,在母亲和继父的竭力维持下,她得以在这样一个平静的小城市里逐渐出落为一位成熟的女士。她让自己的生活由书籍与学习填满,这足以使她成为小城诸多女性中最耀眼的一颗,而她对世事的不计较和悲观与感恩交织的态度,则给她带来了最后的胜利。她充分地了解到“幸福不过是整个一出苦痛戏剧中一段偶然的插曲而已”的真谛。她能让自己跻身命运的幸运者之列,让那顽强的“不可预见的力量”丝毫不能对她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让自己的成年阶段能得到那种“不受干扰的安谧宁静”,其实靠的不是命运,更多是由于她自己的一套处事哲学与生活态度拯救了她。可以说,是伊丽莎白·简自身具备的性格和种种品质让她值得拥有一派风和日丽的生活,这又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观点的又一次有力论证。
  伊丽莎白·简的生活哲学,就是作者哈代在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套生活哲学。哈代再次用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来告诫世人,应该以何种姿态来面对这个社会,面对人生才能避免人生走入悲剧。有一个以悲剧为基调的世界观,再辅之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此便能让自己在不可预见的力量前坚定地保持个性,在这个苦痛的戏剧里走向风和日丽的结局。
  
  注释:
  ①《卡斯特桥市长》,英,哈代著,张玲、张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
  ②《从卡斯特桥市长看哈代的悲剧观》,李萍,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③《哈代小说中的现代主义质素》,李鹏,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④《卡斯特桥市长》,英,哈代著,张玲、张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
  
  参考文献:
  1、《卡斯特桥市长》,英,哈代著,张玲、张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
  2、《从卡斯特桥市长看哈代的悲剧观》,李萍,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3、《哈代小说中的现代主义质素》,李鹏,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程亚丽,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研究生。

《卡斯特桥市长》中主人公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