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育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而且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通过CAI课件制作不仅可以使自己理解和体会学习内容的实质,而且提高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多媒体CAI课件制作要求
课件结构的设计: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突破线性限制,应采用超文体媒体结构提供多个功能模块,利用合理的工作流程处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创造一个集成的运行环境,提供简便、快捷、明朗的操作界面。使一个课件内部的不同内容之间可以调转、暂停及快速进退,或者演示影像、动画,或者播放音乐解说,并能即时给予反馈。这样创造出来的灵活、生动的媒体使用环境,既适合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利用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课件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多媒体内容的设计:CAI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设计时要做到: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根据对画面形象进行概括和提高以及表现教学内容的要求,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提纲式为主。CAI课件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效果等。课件中,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增加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课件的片头上配上一段欢快的音乐,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复杂图像要逐步显示,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学生可能一次没有看清,最好设计重复播放按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重复播放。例如,在讲授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一课,传统的教法往往停留在教师对字词和内容的串讲解析上,显得比较抽象乏味。如果介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在电脑荧屏上逐一给原先黑白的枫林、碧水等染上鲜艳的颜色,“层林尽染”;再逐一勾画出竞发的大小船只、翱翔的雄鹰、嬉戏的游鱼……,便能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秋天的气息,秋色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其灵活性、实用性
第一:课件可以提供图片、朗诵、课文内容、作者介绍、拓展阅读等大量相关内容,供任课教师随时调用;但尽量不要加入过多的带有教师自己主观认识的课文分析、教学步骤等,因为课堂反映情况是无法预测的,每个教师的上法也是不一样的,课件也不能过死。
第二:课件的每一步骤的设计都要灵活,要能做到进退自如,不死板,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可按照自己的思路与需要随时调用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同一课件应可上出不同的课,不受设计者本人教学思路的限制。设计者和任何教师都可灵活使用,这才体现了课件的实用性。
第三:课件应设计为教学课件,而非学习课件。课件的设计不能代替教师的上课,如果学生自己看了课件就能学懂的话,还需要教师用课件来上课吗?课件只起辅助教学的功能,而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应能让学生在课件的启发下,更积极的调动起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参与思考与回答;而不应该让课件代替学生的活动,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自制CAI课件存在的某些弊端
近两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CAI也渐渐深入人心,各式各样的课件也多了起来:商品课件、个人课件;这些课件确实起到了推进教学改革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给传统的教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是,在欠发达地区自制CAI课件存在弊端。
1、课件制作周期太长。商品课件大多与实际教学设想不能完全相符,使用的资料存在老化问题也不适合于课堂教学,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课件大多是自制课件。但是自制的课件由于种种原因,制作周期太长,短则十几天,长的可能需要几个月。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真正在课堂上大面积使用课件就很不现实。
2、资料不能及时更新。商品课件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一个成功的商品课件一般在市场上销售的时间大约3-5年,而这段时间当中,教材通常早已发生了变化,设计再好的课件也已经变成了废物。自制课件也存在这个问题,尤其是打包后的课件难以更新,更新课件的工作几乎等于重新再做一遍。但是如果不更新资料,课件的使用价值就会迅速降低,很快变成“鸡肋”。使得很多老师失去了制作课件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让大家交流课件的机会。
朱会珍,刘淑兰,教师,现居甘肃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