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海无言是梁卫星小说《成人之美兮》中的一位当代一线优秀教师,提倡“生命教育”,富有思想,勤于思考。本文通过荣格原型理论中的“阿尼玛”和“人格面具”对海无言的形象进行剖析。
关键词:《成人之美兮》 海无言 教师形象
梁卫星是一名中学教师,《成人之美兮》是梁卫星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以一名年轻教师苏笔的眼睛来看黄花中学中的形形色色各种老师,同时也以苏笔的经历、成长、蜕变为主线,展示了中学中老师们的个性脸谱,有按照传统给学生灌输知识,自我安慰对学生好的教师;有为了追求生命价值、人格尊严的、呼唤“人”的教育的教师;也有抨击时事,口上民主自由,现实当中却无比专横,侵犯他人尊严,人格分裂的教师;还有知道不合理性,却也不希冀改变,融入潜规则,提倡“将生活的强奸变成顺奸”的教师。
在该书的封皮上印着乔治·奥威尔的一句话,“我坐下来写一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对自己说:‘我要加工出一部艺术作品。’我之所以写一本书,是因为我有谎言要揭露,我有事实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从这可以看出梁卫星这本小说的写实性,读者在阅读时常常也可感受到这就是当今教育事业一线老师的残酷现实,但在后记当中他提到:这本书的人物形象因为创作的需要而进行了适度夸张,“我在写作时,心中所想,完全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是这些抽象的概念自然生成了我笔下的人物,而这些笔下的人物又把这些概念内聚的现实生活重构了出来,与我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具体人事都没有任何关系。”现实生活给了梁卫星以素材,而后他又进行整理、分裂与组合,才产生了这样的小说。
钱理群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提出“它在文学上提供了新的东西:不仅是前面提到的对中国教育人生观察、剖析的锐利和深度,更创造了新的文学典型——在我看来,至少有“海老师”、“贾老师”、“邹老师”与作为叙述者的“苏老师”,这四个典型是可以进入当代教育小说的人物画廊的,每一个人都足以写出有分量的“人物论”。本文将专门针对“海老师”进行剖析。
一.海老师:生命教育的践行者
海老师,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沉默的老师,一个在思想文字中闪光的老师。他曾将因为不满每天的坐班登记制度而举着椅子打教导主任,可是若干年之后,他在马路上遇到开小轿车的以权勒索,他却不再抗争。在黄花中学,他在办公室生活中竭力隐藏自己,不轻易在办公室说出自己的观点,“他这人其实是带着面具过日子,诚心不想让我们了解他”,在他的课堂上,教学生“从词语抵达真实的生活”,“从人的生活出发去理解人,认识人”,看似沉寂的表面,暗地其实是他仍旧在践行着“生命教育”。在课堂上,他有目的的布置六个词语作文,“符号(文化)”、“利益(功利)”、“道德(价值)”、“工具(机器)”、“政治(城邦)”、“法律(规则)”,以及最后的一篇“人”,帮助学生沿着这一脉络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对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但是他却不希望那些年轻老师像他一样做,因为他这样的方式得不到主流的认同,他这样做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他只会这样教书了,他学不会主流那样填鸭式、应试式,抹杀学生公民意识的教学,他希望年轻老师们像邹老师一样,哄好学生哄好上级,吃香喝辣,但最终却拗不过他们的强烈要求而答应帮助他们。在“学习组”的交流会上,他侃侃而谈,“我所有的课堂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就是让学生明白,他所置身的现实是什么?他如何去发现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他应该怎么生活?”他认为语文课就是四个字“听说读写”加一个学生主体,“听不是接受服从,而是选择与质疑;说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个体生命的表达与传递;读不是规训驯服,而是交流探索;写不是八股宣传,而是生命与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还有创造”。海老师是当代教育一线岗位上的盗火者,虽然现实残酷,生活压抑,物质贫乏,但他的精神充盈,意志坚强,在课堂中探索着语文教育的种种可能性,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海老师无疑是最为闪亮的典型。在小说的末尾,海老师组织了包括黄花一中在内全是大部分高中老师的罢课,抗议将在教代会上通过的剥夺老师30%工资,他此时又是一个时代权益的维护者,通过网络将罢课之火烧到其他高中,让老师们以沉默应对强权,以微笑面对威胁,成功让罢课持续了一周,学校停止工资改革,各学校和教委的老爷们通报记大过处分,在这一事件之后,他离开了“教育”是非之地,辞职去开了小餐馆,两年之后,女儿高中毕业,从此销声匿迹,留下一段传奇。
二.原型理论在分析海无言形象上的应用
根据荣格的理论,一些原型在塑造人的性格和行为上有着巨大的作用。其中有四种最为突出:(1)阿尼玛(anima):阿尼玛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是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补偿因素,也是男性心目中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2)阿尼姆斯(animus):女性身上的男性特征。(3)人格面具(persona):人格面具指人性的表面修饰。人是社会动物,人有文化习俗,在社会文化中参与活动的人,必须学到在行为举止和修饰装扮上做到符合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4)暗影(shadow):暗影指人性的阴暗面,或指人性的兽性面。
下面笔者将通过阿尼玛和人格面具来对海老师进行分析。
阿尼玛,一个男人身上会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征或女性基因。它在男人身上既不呈现也不会消失,但始终存在于男人身上,并起着女性化的作用。海老师原先敢作敢为,敢与权贵相抗争,敢于在面对不合理对待时拍案而起,但随着社会、学校对他的禁锢和压抑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作为个人的他男性气质被压抑住了,女性特征开始显现,他在马路上受到开轿车的人勒索也懒于去抗争,他开始逆来顺受,不再抗争,因为他需要生存,在这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中,仅仅是生存,就耗去了他的热血。他与世无争,不参与任何权力斗争,只是在自己的班级内默默进行自己坚定的“生命教育”。他不再希求能有多大的改变,因为即使在学校他改变了学生,学生进入社会后还是会因为环境的影响变回原样。他只是在做自己会做的一件事——教书。当办公室有人针对他时,他也是采取了退缩的策略,嘻嘻哈哈的,他每天追着孙老师讲荤段子,每天那夸张的笑着。只有当他遇到他底线以下的行为时,他会被激怒到揭竿而起。当听闻教代会上会通过不利于普通教师的议案时,海老师愤而抗争,组织全市老师进行罢课,维护教师们的正当权益,此时他的男性气质在极端环境中被激发,重新居于主导地位,轰轰烈烈的进行了反抗,尽管外界强大力量进行了阻止和破坏,他成功地的领导罢课持续了一周,议案被放弃,打了一场漂亮仗。
人格面具,作为现代生活的某种“必需品”,其产生与教育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人格面具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生活中的伪装,它可以保证我们能够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它为各种社会交际提供了多重可能性,人格面具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人格面具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社会,更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同。也就是说,人格面具是以公众道德为标准的,以集体生活价值为基础的表面人格,具有符号性和趋同性。在荣格眼中,人格面具在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一个人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扮演的角色,如果他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排斥。像这样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人就会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相疏远而生活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因为在他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和极不发达的人格其它部分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冲突。海老师的人格面具就是他的沉默寡言与强迫自己在办公室中乐于荤段子,他的低调他的看似堕落是他生存的手段,唯有通过这他才能与主流保持某种一致关系,借此来赢得自己小小的空间与自由,但是海老师的人格面具力量并不强大,当他遇上必须抗争的事情时,他的人格面具掉落,回到他本真的队价值的坚守与维护,正如他在领导罢课斗争结束后,离开了学校,开了一家小饭馆,不再卑躬屈膝,不再谨小慎微,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摆脱了束缚,重回蓝天。
三.结语
海无言老师作为新时期社会发展中一个杰出的教师代表,其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都是难能可贵的,他对于学校乃至社会中的不平等不公正抱有强烈反对的态度,尽管受到了压制,但还是在尽力做好“教育”,希望能够让学生从沉重的畸形的教育中解放出来,享受真正的“教育”,在学校中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公民意识提高。纵然在现时这些都还很难达到,但如果有一批批“海无言”们能够持之以恒,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梁卫星,《成人之美兮》,花城出版社,2010
[2]卡尔文·S·霍尔,沃农·J·诺德拜.荣格心理学纲要[M].张月译,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
王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