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 ID: 163375

[ 李晓华 文选 ]   

细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 李晓华

  提起写作,许多刚入初中的同学的心情只怕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写作,更是令不少考场学子折戟沉沙、扼腕叹息。原因何在呢?回答是:不知道写什么。这几乎成了当下初中生写作的通病了。于是乎,有空话连篇、不知所云的作文;有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作文;有材料庸常,千人一面的作文……老师经常告诉学生,要注意积累素材,可却没有告诉他们方法,这就好像告诉饥饿的人,世界上有取之不尽的美食,却没告诉他如何才能获得食物而不致被饿死。那么,素材要怎样积累呢?请看初中生素材积累“三剑客”:
  一、杨柳岸,晓风残月——关注自己的生活,积累自己的素材
  写作就是用文字来抒写自己的心灵,而心灵的舞动,往往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一个个不经意的瞬间。从现在起,你要做的就是捕捉并记录这些“晓风残月”的美丽瞬间。那么,怎么去做呢?
  (一)用心体会,发现生活之美。生活的点滴是最真最美的素材。让我们静下心来读一首小诗吧:
  
  那一天,
  校园里一丛雏菊悄悄地开放。
  真的好想妈妈,好想家。
  
  那一天,
  夜风吹进了自习的教室。
  奋斗中的相守真的好融洽。
  
  那一天,
  惶恐地发现了一个青春的秘密。
  在你悄悄靠近时我刻意保持了距离。
  
  那一天,
  老师说时间应该珍惜。
  我看见红绿灯交替的瞬间夕阳已经落下。
  (二)善于思考,发现物外之致。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的眼里会闪烁着理性的光辉,会触动心灵的某个角落,在捕捉、记录这些事物时,同时抒写自己的思想感受。这样的素材才称之为素材。
  (三)勤于练笔,持之以恒。因为生活中很多富有表现力的细节都是一闪即逝的,只有及时记录才能保存下来。日常练笔可采用随笔、诗歌等短小、随意而又便于抒情的文体。
  请看下面这篇学生习作:
  青春偶也“无厘头”
  老师经常告诫我们:“青春要像丝瓜开花一样,花开得越高,将来结的果实越好……”我们虽然调皮但也谨遵师命,班里的学习和各项活动正如丝瓜开花般节节高升、花团锦簇。当然,奋斗中也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无厘头”调味剂。
  镜头一:好,往下走
  教室里,曹老师正在起劲地给同学们讲解微机试卷:
  “CPU,中央处理器。‘粘贴’快捷键是……”
  这是下午第三节课,三楼的微机教室里光线昏暗,同学们都昏昏欲睡。这时,曹老师讲解完一道题后,随即说了一句:“好,往下走。”小杨同学一听,立马打起了精神,一把抓起卷子站起来就走。曹老师一脸茫然,全班同学呆若木鸡,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待我们弄清原委,都笑得连气也喘不过来了。原来,曹老师的意思是接着讲下一道题,而小杨同学却误以为老师要我们下楼回教室呢。这才出现了这么一个荒诞的插曲。
  镜头二:他和我做得一样
  某日,上数学课。冉老师在黑板上讲题。讲过三道有相当难度的作业题后,小周同学沾沾自喜地跟我说:“哈哈,我全做对啦。老师跟我做得一模一样。”我最讨厌他的这副张狂样,不屑一顾道:“哼,有本事你当着老师的面说呀!”碰巧冉老师走了过来。我还没张口,小周却抢先一步,指着我说:“老师,她说你和她做得一模一样!她还说这几道题太简单啦!”
  “啊——”我顿时哑口无言、五雷轰顶。心里那个恨呀!好你个小周,竟然恶人先告状!
  有朝一日,这个仇我一定报!但是,现在——
  唉!我只好洗耳恭听冉老师对我语重心长的教导:“小谷呀,骄傲自满是不能有的……”
  镜头三:我受不了啦
  今儿排练集体诗歌朗诵。轮到小汤同学的个人朗诵了,他酝酿了一下感情,便开始朗诵悲壮的《过零丁洋》。这主持人小霍呀,也不闲着,在小汤面前挤眉弄眼,还一直阴阳怪气地笑。小汤则是一直拼命忍住笑,但他的脸色却一直在向油炸大虾的颜色靠拢,似乎在积蓄着某种力量。
  终于,读到高潮时,他再也忍不住了,大笑排山倒海地迸发出来。这下子,全班同学跟着笑的是前仰后合,鼻涕眼泪一大把。那场面要让别人看见,准得吓得毛骨悚然!
  哈哈,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我们在奋斗中寻找快乐,我们在快乐中渐渐成长,我们在成长中放飞自我!我们的青春偶尔“无厘头”!
  点评:谁说中学生的生活平淡无奇?平凡的点滴同样可以折射太阳的光彩。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就可以写出“活色生香”的好作文。
  二、大江东去,浪淘尽——热爱读书,采集广泛的素材
  上面一节我们讲的是积累自己的素材,偏重于抒写个人的生活感悟和体验,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还有另外一种文章偏重于文化气息,这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和文化积淀。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爱好文学的中学生,也可以试着创作这样的作文,展示自己的才情。请看下面的学生习作:
  倾听音乐
  一次的心有灵犀,发现了音乐是心灵清泉的流淌。从此,我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静静的夜晚,在课桌上学习疲倦了的时候,我随手把一张古曲光盘塞进CD机,霎时间《春江花月夜》那如清风拂水般的旋律荡漾在整个屋子里。
  泡上一杯茉莉花茶,叮叮咚咚的扬琴声和着悠扬婉转的洞箫声都溶入了这幽幽的茶香。我关上灯,坐在沙发上,微微闭上双眼,任窗外皎洁的月光如水银般洒落在我的身旁。神思渐渐轻灵了起来,仿佛畅游在淡如水、浓如墨的中国画里。此刻的我,时而如同一叶小舟漂漾在碧波上;时而像一条小鱼穿越月光的碎影;时而又变成灵巧的彩蝶翩翩起舞于百花丛中……
  一切世俗的、物质的东西这时都已经不复存在,大千世界只剩下“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捧起一颗水晶的心,将自己也融入这水天一色的纯净之中,美得无牵无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有人在这样的月夜曾低吟浅唱,唱生命如昙花一现、雪泥鸿爪。我说,何必执著,只要心中有爱,谁能说这一瞬间不能化为永恒?
  听,是范蠡和西施泛舟太湖的桨声吗?看,清风徐来的夜晚是谁峨冠博带“驾一叶之扁舟”游于赤壁之下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江春水中融入了多少喜乐哀愁,多少离合兴亡,都在今夜化作一片月朗风清…
  一曲终了,我从梦幻中走出,神清气爽。灵感如同江水汩汩流出。完成这篇拙作,转身上床,一夜好梦。
  点评:作文意境优美,立意高远,对人生的感悟如流水自然涌出。且本文引用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湖的传说以及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显得内容充实、文采斐然。
  可以看出作者是读过一些书的,有一定的积累。有句话叫做厚积薄发,意思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思想认识也逐渐得到提升,甚至形成了自己的一点文化品位,这正好可以弥补同学们由于阅历较浅而导致的作文中主题思想的肤浅。读书时,可以做一点摘记,也可以写一点读书札记,这都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积累素材。
  三、桃源处处可耕田——休闲时也可以积累素材
  要说起读书,有的同学还真是“赶鸭子上架”。但要说起看电视、电影和上网冲浪,只怕没有人不喜欢的。如果你在娱乐时,稍稍留点心,还可以顺便积累些写作素材呢。比如,很多同学对四大名著的了解,不是来自原著而是来自电视剧;中学生作文中新鲜个性的语言多半来自电影和网络;中学生写作题材的时尚化,如发掘明星身上的闪光点融入作文……此外电视和网络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提供给我们真实全面的社会素材。因此,很多中学生在中考的考场上,写出了关注社会人生的优秀作文,展示出自己敏锐的眼光和超群的思辨能力。
  结束语:写出好的作文并不难,“我手写我心”而已。善于积累素材是基础,不可忽视。素材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大江奔流是由涓涓细水汇集而成的。希望同学们善于积累素材,写出血肉丰满的好作文。记住:采得百花方成蜜,淘尽黄沙始得金。
   (李晓华 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050061)
  

细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