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发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已经“活”起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在积极讨论中学生常常能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但当我们聚焦课堂讨论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实地走近、触摸它时,也发现了一些隐藏在“宽松热闹”、“自主讨论”等眩目光环下的“杂乱”与“浮躁”。
在课堂教学中常会遇见这些现象:教室里嗡嗡声一片,几人一小组围在一起,你讲你的,我讲我的,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小组中只有一人在唱“独角戏”,其他人当听众,没有学生间的互动;老师一提出讨论的问题,学生迫不及待地马上展开交流,没有充裕的时间独立思考,没有深刻的思维过程,有些学生“钻空子”,反把此时当作玩耍的最佳时机……课堂从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的,但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针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讨论进行研究,寻求提高主体参与有效性的对策,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的关系
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这时展开的讨论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因此,在讨论之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等每个学生都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可以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如果时时讨论、时时探究,就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讨论情境
宽松和谐的氛围与师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良好土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营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氛围,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使学生急于参与、乐于参与。在教学《山行》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质疑:“老师,诗句中‘白云生处’的‘生’用错了,该是‘深浅’的‘深’。” 一石击起千层浪,这不是讨论的最佳契机吗?在表扬了这个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后,笔者趁势组织学生就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生’没错,是指白云生活的地方。”有的说:“‘白云生处’的意思是‘白云升起来的地方’,而‘深’是很深的意思。”有的说:“ ‘生’是指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因为 白云是动的,它们在不断变化,翻腾!”在话语的交锋中,在思想的碰撞里,学生们畅所欲言,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于学生之间的阅历、经验、水平等参差不齐,因而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角度、深度、范围很可能有差距。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力争让每个人都品尝、体验讨论的乐趣。如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展开讨论:“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最欣赏谁呢?”有的说:“小猴能干,能把一袋麦子变成一囤麦子。”有的说:“小猴把麦子种下地,自己一年都没有吃到,万一那年田里闹饥荒怎么办?而小牛吃了半袋,剩下的半袋,自己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多好。”有的说:“小猪的做法最好。吃完麦子,可以想办法去吃别的,田里闹饥荒,麦子被虫吃等问题也就没必要担心了。”此刻,笔者不敢用文本的价值取向来否定他们,不敢用成人的思维来束缚他们,这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
四、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要适度
由于课堂讨论是将原本由教师被动灌输教学内容转向学生主动积极地渴望获取,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能力,巧妙地设计问题。如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时,教师可设计讨论话题:“课文有哪些句子描写桑兰的坚强?你想对坚强的桑兰说些什么?”先分组讨论,再进行交流。问题的设置,可由学生提出,不过,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探讨价值,切莫贫乏、深奥,力求做到“精、趣、活、疑”。
五、及时指导,鼓励总结
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讨论、学习,发挥其自身“导”的功能。讨论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一一巡视,加强辅导。学生讨论离题时,要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有困难时,及时给予提示;学生讨论答案基本明确时,设法从更宽、更深的角度探讨和反思,同时掌握好各小组讨论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控整个课堂教学。学生讨论后,需要进行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评出“智慧之星”、“有识之星”等称号,促进其更努力地提高自己,对于其他同学,也能产生一种榜样的力量。评价时,既要对学生个人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更要侧重于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
主体参与有效性的课堂讨论不是把课堂讨论的目的完全定位于得到某种结论,也不是把主动发展的主体控制为可批量生产的实用产品。它期待讨论中精彩的过程,期待动态的交流中生成“师生生命活力”。那样的高效语文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成长气息的地方!
(张孝彬 江苏省靖江市外国语学校红兴分校 2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