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直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农村作文教学颇有感触。农村作文教学无非是“写前指导——学生构思——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这样的模式。教师根据每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先做些简单指导后,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称写作文为“狼来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一、教农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农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认真观察,写出农村特色
提醒学生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一)观察农村自然景物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田野、蓝天、白云、落日、晚霞……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用记录的形式、经济的笔墨勾勒出所见的景色,就会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二)体验农村田园生活
体验就是积累农村生活经验。农村学生在家乡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上山放牛、砍柴割草等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也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锄草、割稻的劳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三)观察农村的飞速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倡构建新农村,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科技化,农村的城镇化等,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厂矿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调查,学生在作文中会真切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四)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
农村的美可以说是没有污染的,是纯天然的。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认识到“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欣赏农村自然美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又要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如何发现、如何欣赏、如何积累及如何表达。作文教学要紧密地结合农村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这是解决农村学生作文无从下手的根本所在。
(五)写农村特色日记
日记是一种写作基本练习,它是一种写作准备,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细节,细节是作文的命脉。没有细节,作文就干巴无味。但细节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而是来自生活。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感兴趣,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与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另外,农村生活中的人物谈吐、风俗、家常、串门、风景等都是日记的内容。
三、拥有素材,模仿作文
拥有丰富的素材后,要大胆鼓励学生去仿写类似的作文。
(一)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法,练习作文。让学生将积累到的素材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仿写一只动物或一处景物。
(二)模仿报刊上或其他学生的优秀习作。选出报刊或其他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学生模仿,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有榜样,提高信心,也可以让作文成绩好的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更上一层楼。
(三)模仿班上同学的佳作。事前教师先让班上作文写得较好的几个学生先写,老师再从中选出一篇较好的作文让大家仿写,这样既激励了被仿写同学的积极性,又让仿写的同学有参照物。
(张素红 河北省宁晋县中曹中学 05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