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 ID: 163325

[ 杨西方 文选 ]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质疑问难

◇ 杨西方

  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门扉的有效方法。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领会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内容,而且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多种能力。本文谈的就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经验。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善于进行激疑促思的点拨,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要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注意发掘学生创造意识,积极加以培植、引导、鼓励,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发展。“思”由“疑”而引发,有“思”才能释“疑”。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在探求知识与获得真知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掌握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多种能力。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学生要学会提问,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提出疑难问题,是关乎学习能力强不强的大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实质上也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也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耻下问,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给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环境
  为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学中除了要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之外,还应当给学生质疑问难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形成优越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不完全的或未必有结论的问题或背景,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设想而质疑困难;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情境,并自行提出疑难、自行思索解决,以锻炼学生质疑问难的主动性。老师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使学生培养创造意识,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使课堂生动活泼、民主和谐、自主互助、大胆探究。有了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大胆提问,积极思考,自由交流。
  教师要善于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激疑促思的点拨。当学生在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引导他们转换思考的角度,另辟蹊径,使学生产生一种别有天地、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时学生想要质疑问难而一时“卡壳”,教师可引导学生或正面冲锋,或迂回突击,从而冲破障碍,开通思路,活跃思维;有时学生思考的问题无法进一步深入,教师则可退一步让他们从已学的知识中找出同类的问题、以便通过类比,引发思考,触类旁通;有时学生的思路突然中断,教师可为之铺路搭桥,耐心地诱导他们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进行思索,想方设法地启迪悟性,并让他们领略积极思维而获致成果时的愉悦,通过这些手段,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升教学成绩之目的。
  三、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技巧
  选入语文课本的通常都是文质兼美的诗文佳作,阅读时必须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方能领悟蕴含于课文中的各种妙处,挖掘出粗看上去不成问题的问题。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要学会质疑问题,关键是要能把握住正确的思维角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正确思维的指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技巧。
  (一)从课文关键处、特殊点质疑问难
  课文关键处应是课文主旨的集中体现,是作者意向情感的凝聚点,也是洞察全文的突破口。它可以是文章的标题,也可以是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又可以是文章看似“矛盾”之处。例如,学了《祝福》,有学生产生疑惑:“小说明明是写祥林嫂,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关键处质疑问难,不仅能充分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带动全体同学迅速进入课文情境,而且有利于让学生领悟课文关键处对表达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升华,这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一环。
  (二)从课文“留白”处质疑问难
  课文中往往有一些地方是作者独具匠心而留下的艺术空白,这些“笔未到而意到”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处往往能成为激发思维、驰骋想象的益智因素。例如,《项链》的结尾颇出人意外,那么,玛蒂尔德会感到怎么样呢?是悔,还是怨?是嗔,还是喜?又如:《祝福》中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那么,究竟什么“可恶”?“然而”又怎样?
  语文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留白”处质疑问难,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反复咀嚼、品味课文“留白”处所造成的朦胧的美学境界时,会产生无限的意趣,这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从课文“无疑处”质疑问难
  课文中有些语句、段落或情节等,学生阅读不觉得有疑问,往往一瞥而过,而这些“无疑处”有时却是理解课文的枢钮,或者是容易发生差错的要端。语文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在课文“无疑处”质疑问难,既可激发学生深思,深思后释疑又可促进学生求得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并给质疑问难创设良好的环境,善于在适当时机进行激疑促思的点拨,又注意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技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杨西方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 056500)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质疑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