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 ID: 163340

[ 侯鸿琳 文选 ]   

优化课堂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 侯鸿琳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丰富各个领域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往更深层次说,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素质。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相比上了很大一个台阶,是一个质的改变。初中正是初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阶段,如果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将使学生终身获益。那么,如何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提高阅读训练的效率,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析课文的过程,就是阅读训练的过程
  笔者发现经常有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买了厚厚的参考书,做大量的阅读题,并向笔者请教。这种初衷和努力程度当然是值得嘉奖的,但是他们问的问题却常常反映了一个情况,那就是他们忽视了老师在讲解新课时对课文的分析,没有将老师分析课文的方法应用在自己阅读上,他们认为这是两件孤立的事。其实,老师在讲解新课时,不仅会对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采用一些阅读方法,实际上,讲解的过程就是展示如何使用这个阅读方法的过程。学生们也许没有注意到,没有有意识地学习,这时候,老师需要,教会他们应该如何通过听老师讲新课学习这种阅读方法。
  例如,《变色龙》这一课当中,通过老师梳理课文的情节,学生们可以得出奥楚蔑洛夫警官共“变色”了五次这个结论,并且分别总结出每一次“变色”时奥楚蔑洛夫警官分别对小狗和赫留金说的话。通过对比前后五次奥楚蔑洛夫警官截然相反的态度,可以得出他是一个在群众面前作威作福、装模作样,在权贵面前奴颜婢膝的小官僚,即作者讽刺为的“变色龙”这样一个结论,这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对文章的结构内容进行的梳理,是对文章重要内容的提炼,这样学生就把握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教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还要学生学会这种比较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常常是对课文的主旨有了理解,却忽略了这个分析的过程,忽略了老师是如何采用比较法进行阅读的。这时候,老师在学生把握了主旨后,再针对分析过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回忆老师是如何比较、如何总结的。有很多文章是将有关联的人或事等进行对比,而《变色龙》这篇课文则是通过前后对比奥楚蔑洛夫警官的语言来塑造他的形象。对阅读方法本身进行提点,可以帮助学生将来自己阅读遇到类似的内容时,有意识地采用比较法分析。
  因此,分析课文的过程,就是阅读训练的过程,一个学期下来,单单是通过讲解新课这一个内容,学生就能掌握很多阅读的方法了。
  二、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当中,无形中已经在引导学生往一个特定的方向进行思考了。这并不就是意味着老师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因为,初中学生年纪尚幼,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并不丰富,对世界的认知还比较单纯、单一,因此,适当地引导有助于教会他们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学会面对问题时并不只是看到表面,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举《变色龙》的例子,表面上看,这篇课文是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警官这样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忠实走狗的形象,“变色龙”本身即是一个暗喻。但往更深层次看,这实际上反映的是沙皇统治的专制,以及其所带来的思想保守还有经济落后,在这样的国家机器之中,奥楚蔑洛夫警官这样的小角色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用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他是可恶的,却也是可悲的。这就是对学生往更深层次阅读的引导。
  但是,引导并不是局限,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作为基础之后,对学生的引导就应该多于告知。“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阅读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认知是不同的,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见解。《变色龙》的结尾处这样写到:“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为什么笑?是笑赫留金没有得到赔偿,事与愿违;还是笑奥楚蔑洛夫警官这样一副欺下媚上的嘴脸;又或者,是笑这个社会,穷人连富人养的一条狗都不如。这个笑意味深长,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供人回味。学生们对这个笑的理解也并不相同,老师不仅不应该提出所谓的正确的答案,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也许,作者在此写的笑,也有多重的意味在里面。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己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可以说,学生的生活是相对局限的,这样的环境容易造成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的麻木以及创作灵感的缺乏,通过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发现,可以教会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处发现不平凡。
  三、重视文章的背景资料在提高阅读能力中的作用
  要想理解一篇文章,不仅要对文章本身有细致的阅读和体会,还要对文章的背景资料有所了解。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以及所遭遇的事情都会帮助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先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作者的资料以及抗美援朝那段历史相关的文献和视频资料。学生对抗美援朝的意义以及志愿战士当时的生活,还有整个战争过程中志愿军所作出的牺牲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这之后,再讲解《谁是最可爱的人》,学生们就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作为准备,更能体会作者的心情。笔者常常告诉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注意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特殊经历来思考,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文章本身。
  因此,笔者常常向学生强调,平时应当多积累历史文化知识,多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将一篇文章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阅读,对文章会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在每次上新课的时候,笔者都会将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希望可以为学生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直接的示范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所了解的背景知识运用在文章阅读之中。
  提高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并且不仅只限于课堂训练,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的训练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与广大同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教学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侯鸿琳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 215011)

优化课堂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