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创作过程其实是一个情感表现的过程,是作家对其既往情感的再度体验。所以说情感是文学创作的魂,是文学创作的动力。
有人说文学的源泉是生活,人又因生活而产生情感,而情感的传承和交流就产生了表达。所以文学的创作过程其实是一个情感表现的过程,是作家对其既往情感的再度体验。列夫·托尔斯泰说:“在自己心中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中国古代人很早就意识到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文赋》:“诗缘情而绮靡。”《文心雕龙》中也多次谈到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他看来,诗歌诸要素莫不先乎“情”。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抑或是戏剧,作者的情感活动始终贯穿于艺术形象塑造的整个过程之中。所以说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源动力。
文学创作是作者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当作者写作时就会勃发出一种情绪,从心里或脑子中搜索一些情感记忆,而情感记忆中那种最深刻、最具有依恋性的情感元素就被调动出来,这样就成了一种创作动力。作家本身的童年经验、或人生的一些坎坷的经历、或曾经的精神创伤,这些都作为情绪记忆存储在内心深处,时刻有表现和宣泄的欲望。作家一旦进入创作过程,这些情绪记忆就会不断涌现于他的意识中,迫使作者对它们作出再度体验。这种再度体验是一个作家或诗人对对象的一种审美活动,无论这种被回忆起来的情感原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都会使人产生美感。
在我国璀灿的文学体系中,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和戏曲,这一座座突起的文学奇峰,千百年来,让人瞩目景仰。各个朝代、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文人,用他们的真情、用他们细腻的笔描绘他们生活着的时代,描绘他们所处时代的人、事、物、情,让人瞻仰,让人惊羡,也让人扼腕。《诗经》是以抒情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诗经》在表现个人情感时比较克制、比较平和,它表现的是一种忧伤的感情,比较微妙的,委婉曲折而又波澜起伏。而《离骚》无不流淌着屈原深挚的爱国热情、乡国之情,这种植根于楚国当时的经济、政治结构之中,由直接的经济、政治利益所培植的对于楚国的深固依恋的情感和深切责任感,至死不离故国。“事君而不贰”(《惜诵》),“亦余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余将董道而不豫”(《涉江》)。屈原在《离骚》中无不体现着这种执着的情感。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究其情感依恋处让人回味无穷。李白的情感依恋深处,尤为深奥和奇特,他将自己的一腔热情倾注到描写的对象中,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蜀道难》中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犹如乐曲中的主旋律,回旋往复,激荡着读者的心弦。“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又似亲切的叮咛,一往情深。他的诗中大量奇丽惊险的描绘,也充满作者赞叹、惊讶的激情;他的激情随时可以激发,这取决于他性格的不羁;他的作品不拘于形体,随意挥洒,豪迈无疆,情起即兴,意尽则止。杜甫是唐代现实派的圣手,他有一种忧国忧民而无力尽忠展才的情怀。所以他的诗无不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热感情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对祖国和人民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怀有强烈的憎恨。杜甫是以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敏感的心去感受着天下人的悲苦与辛酸,然后将它们书于自己笔下,在诉说中哀叹,在感伤中落泪,这种感情感染了读者,不得不与他一起为苍生而沉痛。高适、王昌龄的边塞诗,情感和意境都丰腴、完满,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有王昌龄《出塞》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有高适《塞上听吹笛》里的“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等。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李清照等也无不有一种情感依恋在诗中。诗人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最值得一提的是五代亡国之君李煜,他的词清丽典雅,风格柔靡,具有亡国之音。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烟,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流逝中,那种对过去生活“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怀念,而今“无可奈何花落去”地自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叹息就是这种情感依恋的真实写照。
不得不说的是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也是作者曹雪芹的人生感受的文学巨著。他一生坎坷,在饱经沧桑后,曹雪芹郁结的情感需要得到宣泄,他的才华需要得到体现,从而他的生命才能从苦难中解脱而成为有意义的完成,于是有了这部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名著。这是作者感情依恋的呕心沥血之作呀!
当然,这种感情依恋都浸透在文学里的例子比比皆是,很难用几个人物的作品说得清的。但我们坚信,情感是文学创作的魂,是文学创作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声垓,马之杏.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索(高二语文)[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潘红桃 浙江省诸暨市职教中心 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