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 ID: 163359

[ 包洪颖 文选 ]   

探析如何培养良好的作文心理素养

◇ 包洪颖

  良好的作文心理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现和形成的基础,本文试图从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作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发展性作文评价体系的构建来探析培养学生良好作文心理素养的方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植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过程,养成对作文学习的自信心,力求表达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自信心、情感体验、独特感受等都是作文过程中心理素养的外在表现,是学生能单独构建个性化文章的内在条件。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作文心理素养,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构建,不是被老师压迫为文而文,而是在自主思索中获取对于生活、社会的真切感受和情感体验,体现作文教学的人文内涵。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则成为作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点,本文试图从学生作文的兴趣、课堂教学和作文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去探析。
  一、诱导写作需求,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已有原认知结构,他总是试图以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一旦和新知识出现差异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应运而生,从而引起求知需要和探索心理。作文就是这种原有认知、情感体验与新认识碰撞、冲突、重新组合、表达的外在表现。课改教材对写作训练都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增加了作文实践和综合性学习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调查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和心中关注的内容,以引起学生好奇心、唤起写作需求为起点,重新教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训练《这就是我》,学生刚入新班不久,彼此不太熟悉,学生就可以先调查原先不认识的同位,在课堂上介绍对同位的了解情况,以了解别人来激起把自己介绍给别人的欲望,从而诱导介绍自我的写作需求。写作需求只是学生对写作的一种欲望需求,而写作兴趣则是学生自主想去写作的心理活动倾向,是写作需求的更高层次,是影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在一定范围内兴趣增强,学习效率也随之增强;兴趣过弱,则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应在诱发写作需求的基础上以情感潜能为媒体,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写作创造的欲望,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写作动机。在这种思维过程中,学生写作的灵感就在某种信息的刺激下闪现出来,而打开灵感的工具正是激活的心理信息。这些信息所产生的作文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积极探索、创新的作文心理素养。
  二、活化作文课堂教学,培养自主探究心理
  作文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组织互动的作文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积极建构生成新知识的过程。过去作文课堂教学教师只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的指导,注重文章最后的好坏。新课程标准则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表达和个体自主建构的过程,由重结果转向重个体的内在心理流程,因此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角色的关系。
  教师是一个催化剂,主要作用是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指导学生作文创造,促进作文思考技能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作文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期望形成和建构自已的作文,教师要避免告诉学生作文应该是怎样的,应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建构自己的想法。在本质上,建构主义将学习描述为主动的、参与的、鼓励好奇的,学生被赋予了通过作文实践活动去寻求自我的责任。他们审题,进行构思、探索,建构新的知识,并进行分析、综合与评价,提倡学生作文应是自我内心世界的外现,应具有个性化,不能千篇一律。如《这就是我》中的“我”应是独特的,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性格、爱好,应有属于自己的心理,否则就是谁读像谁了。
  三、构建发展性、多元化的作文评价
  新课程提出构建发展性、多元化现代教育评价体系,不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相反,其评价的方向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建构。这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发现和发展学生作文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谋求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定性评价。在重视这两者的同时还应与终结性定量评价相结合,使学生作文情感、体验等心理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从而使教学活动得到及时调节和改进,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探索,使教学过程按照教育目的和方向发展,并能够自我调控和纠正。
  作文评价应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教师评价以正面、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作文的进步与不足,多鼓励、表扬性语言,针对学生缺点制定提高和改进的计划,作为以后作文教学的参照;学生自我评价则是学生自我审视、批判的过程,应让学生谈对自己作文的看法,从而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使自我的原认识得到质的提高;学生间评价能促进学生合作和评析意识的增强,洞析别人反思自我;家长、社会等则能够对前面三者进行有力补充,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作文作出较为全面的、合理的评价。
  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位教师都要以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目的,以发展主动学习为根本,以培养良好作文心理为基础,以多元化教学方法为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开发学生作文潜能,把培养学生的作文心理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逐步健全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包洪颖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 221300)
  

探析如何培养良好的作文心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