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 ID: 163371

[ 邹先武 文选 ]   

刍议高中生良好作文习惯的培养

◇ 邹先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历来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良好的作文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语文教师一味向学生大谈特谈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谋篇,无疑是“欲速则不达”。
  虽然高中生经过初中三年的作文训练,已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写一些简单的记叙文,但从总体上说,他们在作文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言之无物、言之无文、言之无情。针对以上种种情况,笔者采取了以下的办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博览群书。古今中外的文人、作家无一例外。他们不仅精通诗文,而且对天文地理、军事经济、琴棋书画也较精通。
  在教学中,笔者了解到学生作文“言之无物”、“言之无文”、“言之无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太少了。笔者在对高一(8)班全班五十二位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个人藏书量都相当少,读过十部以上长篇小说的不到三人,而这些课外书又以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为主,学生把较多的课余时间都花费在了电视机前和电子游戏室、网吧内。
  高一学生课业负担并不很重,课余有较多的时间可自己支配。为此,笔者在班内开展了“读书角”专栏,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如《老人与海》、《哈姆莱特》、《堂吉诃德》、《子夜》、《巴黎圣母院》、《女神》、《家》、《围城》、《苏菲的世界》、《麦田里的守望者》、《平凡的世界》、《古文观止》、《余光中诗选》、《活着》、《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等高中生必读的40本课外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阅读空间。
  一时间,班内课外阅读的气氛空前高涨。通过读书,学生们普遍反映以前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现在知道了许多,以前作文写不出什么内容,现在似乎可写的东西很多,而且课余生活也觉得充实多了。
  二、培养学生勤摘抄的习惯
  不少学生平时怕写作、厌写作,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他们手中缺乏素材。备个摘抄本,作些必要的摘抄,可为素材的积累提供保证。“不动笔墨不读书”,平时看报读书,往往会读到许多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典型的事例。通过摘录、作笔记,往往可以加深理解,这无疑又为自己的写作准备了有价值的材料。
  一段时间,班内大部分学生养成了摘抄、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学生们所作的笔记,内容也逐渐趋于广博,从单纯的佳词美句,到精彩的片段,从典型事例,到个人读书心得。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在作文中能恰如其分地选择一些自己摘抄本中所摘抄的材料,作为作文的素材,充实作文的内容,那种“言之无物”、“言之无文”、“言之无情”的状况大有好转。
  三、培养学生多练笔的习惯
  让学生大量地摘抄和广泛地阅读,其目的是要让学生积累素材。除此,笔者在让学生摘抄作笔记和阅读的同时,还积极鼓励学生多写多练。
  (一)提倡多写随笔,多作生活札记
  一个人的活动,离不开社会。如果通过仔细观察,把自己平时与人交谈、游览山水名胜、观看影视、闲逛街市等认真搜集下来,写进专用笔记本里,这样可为写作提供新鲜生动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素材。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多写随笔,多作生活札记,要求他们细致深入地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论校内校外、海阔天空、古往今来、虫鸟花卉,也不论是生活中极平常的一人一事、一言一行、一草一木,都可作为随笔的题材。可以不拘形式,长则长,短则短,自由发挥,或记叙,或描写,或说明,或抒情,或议论,一切皆由内容而定。通过训练写随笔,学生逐渐学会了怎样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怎样较好地把握主题及布局谋篇。
  (二)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把文章拿到报刊杂志上去发表,这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所以全班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投过稿,或想投却担心被退而最终放弃。为此,笔者专门给他们鼓劲,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积极投稿,并督促班里几位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好头。于是学生的作品一篇两篇投向校刊《天峰》之后不久,学生的优秀作文也相继在校刊上发表。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
  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平时作文训练中,笔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好多学生在打完草稿后就立即把它誊抄到作文本上。再看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总是病态百出,究其原因是缺少修改。所以笔者要求学生誊抄作文时必须进行修改,而且必须修改两次以上,每次交作文时,要附带交所有作文修改稿。对于作文修改,笔者给他们提了四点建议:
  1.将全文细读一遍,边读边改正文中的错别字及漏写的字词句。这是修改的第一步。
  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检查文章的主题是否有错误或有偏颇之处,有,则应当订正或重写;检查材料,看材料是否与中心相一致;检查结构,开头结尾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紧凑,前后是否照应,详略是否得当,是否“言之有序”等等;检查语言,看看语言是否符合文体,有没有语法错误,修辞是否妥当。
  3.尽量把字、词、句、段及标点符号修改到自己最满意的程度为止。
  4.最后一步是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上去读自己写的作文,考虑一下这篇文章是否还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学生们按照笔者的建议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交上来的作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比较明确,材料的选择相对合理,而且都基本符合主题的要求,语言比以前流畅多了,错别字、病句明显减少。
  总之,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老师的教学才会变得事半功倍。因而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要重实践、轻理论、多指导,要让学生在一个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去写作。  
  
  
  (邹先武 广东清远市连山高级中学 513200)
  

刍议高中生良好作文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