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辛苦,学生厌烦,效益低下”这是作文教学的现状。但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必须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激发兴趣
要写好作文,必须要使学生爱写、乐写,善于在语言的海洋中遨游。兴趣从哪里来?这需要平时的培养。例如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指导学生阅读并做好摘抄笔记,每周向全班推荐优美的文章,张贴在专栏中;专门开辟一块习作园地,将学生平时作文和随笔中精彩的语段发表在上面;鼓励学生在自己的QQ空间里发表感想,尝试写网络小说,这样会使他们更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建立作文片断排行榜,鼓励学生像流行歌手一样积极写点有创意的东西,在班级出名成家。作为老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善于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和个性情感,善于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切入口。只有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情感需要、一种生活方式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不再举步难行了。
二、拓宽思路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写父母都是冒雨背着“我”上医院,写老师都是熬夜耐心为“我”补课第二天晕倒在讲台,写同学都是“我”错怪了他,他不记仇,很难读到有独特感悟和新意的习作。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学生作文的“假、大、空”成为流行,与教师的指导和训练模式化不无关系。传统的作文套路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定式怪圈,学生只要一提笔就开始套、开始编。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在作文提示与指导时,帮助学生打开作文的思路,训练发散思维。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发现”这一话题时,让他们说出看到这个话题会想到哪些内容,让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说出不同的词语。学生说到了“美、科学、变化、探索、学习、蚂蚁”等。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再想开去,继续想可能想到的人或事,学生又说出诸如“网络、歌曲、战争、新闻、交通、读书、交际”等许多词语,这样通过多个渠道,写作的天地宽了,视野广了,素材也就多了。接着,笔者让学生勾画出他们认为让别人眼前一亮的词语,并说说力顶的理由。因为是说而不是写,学生兴高采烈。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想想将怎样把它写具体。这样由说到写,学生心中有数了,写起来就不再有恐惧心理了。
三、专题训练
翻阅每年中高考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如一盘散沙,想到哪写到哪,无序无物更无法。虽然我们平时提倡学生自由创作,但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训练,不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如同教练只让运动员反复下水,却不得游泳的要领。通常许多老师也在进行训练,为什么效果不佳?笔者认为主要是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强、连贯性不强,随意地进行,学生没有获得完整有效的写法秘笈。因此,我们应该制定一套系统有序的作文训练方案,循序渐进地交给学生习作技巧。如描写人物专题可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几个方面一一训练,还可从侧面烘托、白描勾勒、个性亮相来进行人物刻画。如描写景物专题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留意生活,教给他们按一定顺序,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美景。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觉得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即“授人以渔”,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技巧来写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彩点评
虽然学生的作文还很稚嫩,但那是他们的心血结晶;虽然学生的习作错误百出,但那是他们情感的真实表露;虽然学生对写作文很头疼,但他们很看重老师对他作文的评价。有了这样一种认识,教师在批阅和讲评作文时便会用心去捕捉作品中的闪光点,也许是一个巧妙的词,也许是一个精彩的句子,也许是一段感人的描写,老师若能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就会帮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例如,在作文批改评语中,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模糊语言,多一些具体指导;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期望等,可以保护和促进学生的习作热情。同样是书写问题,你批一句“希望你的字写得和你本人一样秀气”,肯定比“字写得太难看”更易收到理想的效果。讲评时创设进步奖给写作有进步的学生以鼓励,鼓励优秀的习作投稿刊登,把精彩的片段集体赏析,也会让学生的欣赏和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老师富有文采的评语更会为学生树立效仿的典范,从而,激发学生心生创造的欲望。
作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让学生爱上写,可以以“读”促写,用“说”代写,写后巧“改”;可以合作交流,拓宽思路;可以专题训练,掌握写法;可以模仿网络,创新表达,可以……也许只要教师肯“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实践,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殷海燕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 7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