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那些传诵不衰的诗词、多彩多姿的散文和悬念迭出的戏剧和小说深深地吸引着中学生,如果此时此刻,教师能适当地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欣赏的角度去斟字酌句,赏奇析疑,就可以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课文赏析”来。
一、写作课文赏析作文的意义
(一)促进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写课文赏析性的文章就体现了这条原则。上课之初,老师学生集中考虑的是如何疏通字句,熟悉内容,把书读“懂”。这个要求是必要的,但应该说是不够的。陶渊明提倡“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于课文的疑点、难点,佳处、妙处,应当加以欣赏分析,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读写能力。写课文赏析作文,要求学生发掘课文重点、难点,品尝课文佳处、妙处,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一般性读“懂”上,而力争把书读“活”,达到心领神会。课文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风格等写作技巧烂熟于心,在写作其他作文时就能应用自如了。同时,写课文赏析作文也就促进了读,并且能真正把课文读“懂”,从而使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
(二)解决无米之炊
中学生作文有一个无米下炊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广泛阅读,积累资料等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写作课文赏析作文应当说也是变“无米”为“有米”的办法之一。课文赏析作文,赏析对象就是课文,基本材料来自课文,而我们的课文大多是传统名篇或应时佳作,是探之不尽、采之不绝的“富矿”,小到绝句小令,大到长篇节选,春兰秋菊,各尽其妙,可供赏析的东西是很多的。学生不会感到无话可说,通过赏析课文,还可以深入领会课文作者们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本领,有助于学生自己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从而获得更多的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无米为炊的苦恼。
(三)符合学生心理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能做到以作文为乐,那么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这就要求作文训练要切合教学特点,符合学生心理。中学生一般喜欢阅读词藻瑰丽的文章,写作时也千方百计想增加点文采。这应当说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据说人们写文章有一个由文返朴、从华到实的过程。写作课文赏析作文,由于赏析的对象是文美情真的名篇,写作面对的是诗情、画意、哲理,所以笔墨所及多半是清词丽句,或摘抄、或转述、或概写、或赞美、或评论,洋洋洒洒。学生写着顺手,看着满意,满纸文采斐然,这类作文写作是比较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
(四)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高中阶段以写议论文为主。写记叙文,侧重在训练形象思维能力,写议论文则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能力,它们中间有一个衔接过渡的问题。写课文赏析作文,可以为此搭桥铺路。无论是赏析形象性很强的诗歌、小说,还是赏析一般的杂文、政论,都要提炼赏析要点,安排赏析层次,进行分析综合。实际上,这类课文赏析作文就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议论文,经常写作这类文字,能够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枯燥无味的、外加的,它是在轻松愉快的课文赏析过程中自然而成的。
(五)开拓知识领域
为了写好课文赏析作文,学生必须广泛涉猎知识,多方吸取营养。首先他们需认真听课,还要仔细研究课文,特别是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看对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有何提示,以期找到赏析点或突破口。其次,学生一定会对古典诗词赏析、优秀散文赏析、电台、电视台的文学欣赏节目及各种报刊上的文艺鉴赏文章产生强烈的兴趣。因为他们希望从中找到范本或受到启迪,这样就大大扩展了课外阅读范围,学生求知的触角不拘限在几篇课文内,而是伸向了广阔无比的知识海洋。
(六)有助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空洞说教理论报告,它应该既使人感到情感的愉快,又使人得到理性的满足。写作课文赏析作文,学生的想象活动极为活跃。课文中的具体形象在学生的意识中栩栩如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艺术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经常写课文赏析作文,就会受到课文里面的好人、善事、真情、美景的感染。有时还会写着写着不能自已,衷心喜悦乃至灵魂陶醉,情操因之得到陶冶,心灵为之更加沌洁。不能说陶情淑性主要靠写课文赏析作文,但写课文赏析文章无疑是有助于美感教育的。同时,赏析就是要鉴别、要品评。这对于辨别美丑、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从而去追求美、创造美,也是不无裨益的。
二、写作课文赏析作文的思路
写课文赏析作文,应当由易到难。先可从诗词歌赋一类形象性强、笔墨技巧集中的课文赏析开始,再逐步过渡到赏析其他文章,甚至杂文、政论、科技说明文,可以先只赏析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把这一点赏深赏透,以达到窥斑见豹,再逐步过渡到大综合。对全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全面赏析。写作课文赏析作文,应当先定格后独创。教师要提供一些较好的范文,确定基本格式,怎样引入,怎样总提,怎样分析,怎样收束,都要有规矩绳缰。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写课文赏析作文,教师还可适当地给学生补充一些文论常识与文论资料,比如说古人、今人文论名句,像“文似看山不喜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之类,学生把最深为喜爱的抄在本子里,嵌入作文中,会增色不少。写课文赏析作文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随着知识的丰富、技巧的完善,学生赏析的笔触还可以从课文扩展到其他诸如小说、戏剧、电影之类的艺术作品,向报社投稿,为刊物撰文,使作文产生社会性效益。
(张金泽 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中学 2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