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理想是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是人生进取走向成功的指路灯。人有了理想就是有了美好的蓝图,这幅蓝图总是在引领着人的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渗透理想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素养。学生有了人生理想,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把理想分解为人生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学生的目标分解而实现他们对目标的适时监控,适时管理,让学生时时有目标,学习有动力,心灵有方向。因此,在语文学科渗透理想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理想并渗透理想教育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树立理想
理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做事情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有抱负、有益于社会的人。理想教育的初级阶段,对于中学生来说,把它定位为“目标教育”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笔者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确立学习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
(一)从作者入手,引发理想目标
学习课文时,要想理解文章的内容、想读懂课文,就要了解作者及其写作的背景,引发学生的理想目标。如笔者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是从介绍作者陶渊明入手,引发学生的理想目标的。陶渊明是田园派的鼻祖,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作者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作者的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陶渊明少时就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豪情,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后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努力,最后却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表明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从作者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从语句入手,确立理想目标
如笔者在教学《伟人细胞》一课时,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理解的难点和重点“成功——往往从小事做起”。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最后那句富有哲理的话:“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让学生联系前文贾里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及生活中见到的这类现象,谈谈对这个道理的理解。学生热情高涨,思维被激活,通过对全文的学习,从中感悟到做任何事都要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激发理想
理想教育首先是一种情感教育,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理想教育。语文学科需要阅读文章,而阅读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时,笔者让学生在阅读吟诵后闭目遐思,切身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凝神屏气后,想象着一代诗圣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要像杜甫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最能激发学生的理想,我们要借此机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只要我们准确抓住教材的理想教育情感点和学生的动情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激发他们的理想目标。
三、在教学中导向课外,孕育理想
大量的阅读必然会带来“质”的飞跃,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能在书香的浸润中孕育而成。
(一)课内外结合
古人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打通课内与课外,架构一条畅通的阅读通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探究习惯至关重要。学生的价值取向一定会在书香的浸润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熏染。如学习了《往事依依》一课,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作者回忆的几件事: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看山水画入了神,仿佛进入画中;看《水浒传》插图,再读《水浒传》时,犹如身临其境,听老师入情入理地讲课,被深深地感动;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铭刻在心等。作者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全国著名的作家,与她少年时代就开始读好书是分不开的。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书香的浸润中孕育理想。
(二)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校、班级每学期都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何让“语文、活动、理想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笔者常常在作文课以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开展品说理想、表达理想、“我”和名人比理想等系列活动。围绕理想的话题,大家广泛搜索名人名言,搜索古今中外关于理想的故事,在充分展示成果的基础上,让同学结合前面的材料畅谈自己的理想,及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久而久之,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想教育。
以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又以课外知识、课外活动的补充促进课本教学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精神世界也得以不断丰盈。作为目睹孩子前进的引路人,笔者深深感受到,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设定理想目标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应努力让理想教育的芬芳沁入语文教学。
(杨生桃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第一中学 2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