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 ID: 163355

[ 胡艳 文选 ]   

浅议在细节上把握高效的文言文阅读教学

◇ 胡艳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得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尽可能多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是平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模块的教学,其系统性不是很强,很多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长期而广泛地积累。如果没有教师在细节上进行一系列合理的指导,那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那就更谈不上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了。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新课标的要求,就如何建立高效的文言文阅读课堂,在具体细节上谈一些自身的感受。
  一、激发学习兴趣 消除畏难情绪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有不少学生存在一些畏难情绪,害怕读不懂或者觉得文言文太枯燥,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课堂上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在讲课中结合学生实际,穿插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历史故事。比如,在讲《兰亭集序》时,笔者就讲到了王羲之“东床快婿”的故事,高中阶段正是学生追求独立个性的时候,他们很快就对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希望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他的喜怒哀乐。这样学生就会认真阅读文本,并积极探讨作者的情感变化。
  二、落实课前预习 掌握基础知识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在文言文的教学上实现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如何对待文言的基础知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在不少教师认为讲解字词含义要花费大量课堂时间,不利于学生整体地体会文章的内容情感,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减少了对字词含义等基础文言知识的讲解。但笔者认为这种一味地弱化基础知识重要性的做法值得商榷,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而言,教师的确无需在文言字词上花费过多的精力,但对语文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讲,如何掌握基本文言字词的含义,读懂文章仍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为了平衡基础知识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就变得很重要了。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文意,而且有助于他们加强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那么教师在这个环节就必须给学生以一定的指导,并及时检查。笔者在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前,要求学生预习时不仅要结合注释把一些字词的意思在书上标注出来,而且让他们把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分门别类地总结出来写在书上,并在上课前检查。这样做就避免了有的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发生,并有助于他们分清不同的文言现象,理清思路,总结规律,加强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做了扎实的课前预习之后,教师在上课时只需要稍加点拨,讨论个别有难度的地方,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解,修改补充自己的总结并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文本内容的讲授了,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反复诵读文本 设身处地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诵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情感,获得更加真切的个人体验,这些都是教师难以通过讲授传达的。读书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和节奏外,还要鼓励学生先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发挥合理的想象,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作者或主人公,有感情地朗诵。
  例如,在学习《项脊轩志》的时候,第一遍朗诵的效果不好,学生读书时有些心不在焉,语调没有起伏,更谈不上情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学生说:“假如你是作者,很小就生活在一个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家人都要闹得鸡飞狗跳,又无母亲关爱的嘈杂的家庭里,你是什么感受?连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祖母都去世了,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痛失吾爱,物在人亡又是一种怎样的折磨?”经过层层诱导,学生再读文章时,节奏较缓慢,语调较低沉,情感不断积累,到了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时,已无法抑制的悲痛之情就很自然地通过拖长字音的方式流露出来。
  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读书时间,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读书加以指导,不仅体现了“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而且使学生的预习落到了实处,把熟悉课文这样一些需要占用课堂时间的过程转移到了早读,这就省去了课堂上的不少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像《鸿门宴》、《段太尉逸事状》等这样情节性强、篇幅较长的文章,在学生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故事情节或发挥想象情景再现。笔者在讲《鸿门宴》时,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刘邦、项羽、项伯等人,根据文章内容重现当时的场景。结果大家都很有兴致,先认真地阅读了文章,又演绎了当时的场景。表演结束后,笔者在及时地肯定他们的优点后,又问其他同学他们的表演有没有不足之处。很快大家就指出项伯的动作不太合适,没有把手臂张开保护刘邦等。这样笔者就借机指出“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名词做状语,“像翅膀一样”。显然这节课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既掌握了重点字词的用法,又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鸿门宴上的紧张气氛,通过人物的言行了解了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
  另外,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还要注意不断地向学生传授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或习俗,比如官职名称、纪年方式、姓名谥号等,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文化现象和时代背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当然,建立高效文言文阅读课堂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还有待于更多教育工作者去进行更深入的发掘并不断完善,让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到更丰富的知识,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胡艳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524000)

浅议在细节上把握高效的文言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