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 ID: 163361

[ 杜丽 文选 ]   

谈谈语文中作文课教学的技巧

◇ 杜丽

  在语文课教学中,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笔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才会出实效。
  一、善用写作提纲,提升作文水平
  作文前应该写好提纲,这是保证作文成功的一项重要举措。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由此可见,学会写提纲,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习惯,应该是中学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作战的计划,要力求写得符合要求。有些同学常写“1.事情的开始;2.事情的经过;3.事情的结果”一类的“提纲”,这太空洞,对作文没有什么用处,不能称其为“提纲”;也有同学把提纲写成文章的内容提要,这又太繁琐,也不好;还有的同学把提纲写得呆板、生硬,缺少变化,缺少特色,这样的提纲也会严重影响作文的质量;而有同学写《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提纲:1.有明确的目的;2.有正确的方法;3.有认真的态度和创造精神。认真审一下题便可知道,这一种提纲就比较切题。
  二、体验生活,引领作文教学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
  组织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趣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
  三、取消统一的作文本,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对作文的反感往往不是直接外显的,而是把作文的载体——作文本作为发泄的对象,要么潦草应付,要么干脆不写。原因是作文本这种外在的形式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
  取消“清一色”的作文本,不对作文本做统一的规定,倡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笔记本写作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写作教学中除了不对作文本做统一要求外,还提倡学生自己美化作文本。比如,做一个精美的封面,在作文中添加插图等,学生的作文本个个不同,插图风格迥异。有的学生还模仿刊物为作文本取了好听的名字,如《心灵对话》等,有的学还加上了“刊首寄语”。一个微不足道的改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激活竞争力,你追我赶比作文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竞争意识,即缺少成功感,没有形成你追我赶、一比高下的局面。教师的引导是点燃学生成功意识、激活竞争活力的关键。引导的方式有多种,如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的作文发表,或在班内、或在校园里、或在报刊杂志上;再如开展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整理作品集等等。
  在每节课前为学生读优秀作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把每次日记、随笔、作文中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拿到课前来读并给予中肯的评价,学生们就会马上行动起来,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另外,每学期期末笔者还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作品进行班内交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潜力得到了很好地挖掘。有的同学利用假期把作品打印成册,并加上了精美的封面、插画等。
  五、作文批改多样化,团结协作帮作文
  作文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他们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及时、客观的评价,所以,老师及时认真的批改以及在作文批语中表现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但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不妨把作文批改做多样化处理:把教师批、同学批、个人批结合起来,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又可以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事实证明,老师的批语远没有同学的批语吸引力大,班上学生写完作文后会立即找同学批阅,也会主动为其他同学批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因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拉得更近了,学生自然也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小宝.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课教学[M].石家庄:河北花艺出版社,2010,(8).
  
  
  
  (杜丽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镇学区 056500)

谈谈语文中作文课教学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