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 ID: 163339

[ 安健 文选 ]   

语文教育本色之我见

◇ 安健

  语文教改异彩纷呈、华姿多茂。怎样才能真正培养“礼、义、仁、智、信”的学生?怎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我口说我语、他人岂能拘牵的创新能力?怎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文人本色?答曰: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色。
  那么,如何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色?本文从五个方面作了探讨:育人为本;读诵为本;学生提问为本;思维能力为本;写作为本。
  一、育人为本
  当今社会是个物欲横流、金钱泛滥的时代,教师应植根文化土壤,以正义和正气塑造学生特立挺峻的人格,涵养学生深沉耿直的思想素质。例如,用屈原教导学生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用蔺相如教导学生大度能容,和则得人;用司马迁教导学生忍辱负重,事业为上;用陶渊明教导学生高洁自守,志节霜雪;用杜甫教导学生忧国忧民,侠之大者;用辛弃疾教导学生捐躯国难,视死如归;用《谏太宗十思疏》教导学生直言谏上,居安思危;用《阿房宫赋》教导学生骄必败,奢必亡;用《游褒禅山记》教导学生坚持不辍,方成学业;用《石钟山记》教导学生勇于探索,不盲从前贤;用《信陵君列传》教导学生礼贤下士,天下归心;用《五人墓碑记》教导学生义气薄云天,铁肩担大道;用《我与地坛》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母爱如山。责任感、使命感、爱国爱民、气节正义、进取向上、居安思危、扶弱济贫等,这些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永无止息的活力之源,这些都是泱泱华夏浩然长存的精神之柱。涵泳学生的性情,升华学生的节操,必能让未来的栋梁富人文底蕴、具人格魅力。
  二、读诵为本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巴金说:“现在有两百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海里,这么多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写作是怎么一回事。”由此看来,大量的熟读、背诵,意义重大。第一,读诵可以丰富语言仓库。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而熟读、背诵是促成规范语言积累的唯一途径。第二,读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必要条件。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产物,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习得语言,形成语感,而语感是一个人语文学习的基础。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第三,读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读,只有让学生读书,才能使他们感悟真理、感染激情、激发兴趣,回归读书乐、乐读书的自然。抑扬顿挫地读,声情并茂地读,慷慨激昂地读,细语低回地读,读出春天的百花,读出秋天的皎月,读出夏季的凉风,读出冬季的白雪,读出语文的音乐美,读出语文的诗意美,读出快乐的人生。因此笔者呼吁,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请留给学生二十分钟读书,那或许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三、学生提问为本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即学生有百思不得其解之处而问老师,望其指点迷津。但今教学却喧宾夺主,角色换了位,不是学生请教老师,而是老师请教学生。教师以自己的审美判断、生活经验、理解体悟,强问学生,问得学生晕头转向,问得学生哑口无言,使得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老师问到自己,不会回答而挨老师批,惹同学笑,于是心理疾病潜滋暗长起来。
  新课标说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则严重违反了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只有让学生担纲主演,使其有问题意识,变被问为提问,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真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诚如爱因斯坦所言: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四、思维能力为本
  一名美国志愿者在中国任教三年期满回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报时说:中国的孩子是全世界中最听话的。那不是赞美,那分明是嘲笑。看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吧!有些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入现成的答案中,谁敢标新立异,批谁个体无完肤。于是学生听老师的,老师看参考书的,参考书承袭前人的;于是秋天来了,树叶只能落了,不能黄了,雪化了只能变成水,不能变成春天,老鼠晕了,只能不省人事,不能不省鼠事;于是一群驯民诞生了。新课标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应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裔美国科学家崔琦说:“我注意到中国学生驯服权威,美国学生喜欢挑战权威,中国学生需要凡事怀疑,因为书本所讲未必全对。”为了中国多出几个一流科学家,为了中国多出几个优秀文学家,请回归语文的本色,把大胆质疑的精神传给学生,把逆向思维传给学生。例如,《项链》中主人公路瓦栽夫人仅仅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吗?请同学们说不,因为她在舞台上丢失了朋友的项链后,没有躲避,也没有赖账,而是努力地设法赔偿,用自己的劳动和节俭还债,这说明她还有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战胜自己的一面;愚公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固然值得称颂,请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愚公为何不移屋?既然愚公“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把家搬走不就万事大吉了,要知道搬家比移山简单的多。思维脱俗了,见地就超凡了,思想就深刻了,学生的个性就张扬了,语文的目标就功德圆满了。
  五、写作为本
  语文的四大基本功听、说、读、写,精髓在一“写”字。然当今的学生“写”字功何在?连一篇检讨书都病句百出,谁之过也?
  无论中考还是高考,作文都是半壁江山,得之可安天下。有些老师作文课上随便出个题,三言两语点拨一下写作思路;批改作文时,改几个错别字,说几句好、妙之类的赞语,或胡乱打个分,便大功告成;评讲时说点什么结构零乱、字体潦草、语言无采之类的套语,念几篇所谓的范文,便宣告了结。老师敷衍应付,致使学生不上心,于是初中三年作文水平进步甚微,于是高中三年作文水平涛声依旧,于是高考高分作文从无缘分。所以在教学写作中,不要单青睐于概括段意,分析文章中心;不要独钟于文言做题技巧、诗歌做题技巧;应倾情于写作技巧,从而让学生的请假条文质彬彬,演讲稿文质彬彬,作文文质彬彬。学生的审美能力何见?写作!学生的智识才具何见?写作!学生的人文素养何见?写作!咬定写作不放松,语文本色方逞豪,文思流走若泉涌,落笔成采是真功。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要走在“语文”的路上[J].中学语文教学参,2004,(10).
  [2]张志公.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安健 河南省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 477200)

语文教育本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