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 ID: 163387

[ 张建 文选 ]   

谈高三语文复习与应试的经验

◇ 张建

  语文学科的能力是指用语文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靠的是练。人们常说“勤能补拙”,语文能力也要在“勤练”中提高,这里所说的“勤练”和“多练”、“题海战术”不能等同。“勤练”是指“勤动手”,多实际操作;“勤动脑”,勤于思考;,“勤动口”,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在答题应试时必须讲究技巧和有效的方法。
  近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内容上做了调整,考试侧重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突破了“以本为本”的命题范围,阅读部分多选取课外材料,重视知识点的迁移;调整了主观型试题和客观型试题的比例,适当压缩客观试题,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调整了试卷的分值比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高考语文试题体现一定的人文色彩,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评卷时对有独到见解、新精神的答案,有一定的加分因素。根据近年高考语文考试改革中的这些变化,学生在复习时应更加主动、积极、灵活,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以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试题涉及面广,内容庞杂,试题灵活多样,因此,早做复习性的训练大有益处。“早练”时间上从容,心情上平和,处理疑难问题有充分的时间,练习的收效就大。如果认为语文复习是“软任务”,考前临时抱佛脚,应试时,一定会心慌意乱,效果不会太好。下面谈谈几点经验。
  一、复习时必须加强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的放矢地练
  学生应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有个客观清醒的估计,对于自己的优势部分可少练,重点、难点应着重练。切不可盲目地抓一份练习就做,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取得最佳效果。依照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按其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合理排列组合各份练习,在每份练习中又注意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突出重点、难点的原则编写。学生要弄清楚每道练习题的训练目的,也就是说这道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提高什么能力,但是变化了的、由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知识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答题时心平气和,沉着应试
  考生应试的心态如何,会对应试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在复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考生应试心理的锻炼。平时要加强锻炼,考试心不慌,才会取得好的成绩。要做到考试心不慌,除对复习内容有把握外,从心理上来说,要做到:把每一次练习都当做一次考试,按照考试的要求,认真、仔细、严肃地对待每次练习;而把考试当成一次普通的平日练习,平静、认真、细心、不紧张、不慌乱。只有这样,才能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如果把握得好,还有可能超水平发挥。
  升学考试属于选拔考试,目的是选拔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升入高校进行深造,试题本身就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中出现以前没有阅读过的材料、没见过的题型是很正常的事,即使是考查学生熟知内容,也不可能和平时练习的方式、角度、提法完全一样。看到试卷中不熟悉的试题,首先是不要心慌,不要自乱阵脚,要冷静对待,并尽最大努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加以应对。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关。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耽误时间,对题目至少逐字逐句地读两遍,弄清本题的要求是什么,然后下笔。如选择题一定要搞清是选“是”还是选“非”;是选“单项”还是选“多项”;问答题一定要弄清所问的是什么;作文题一般包括题目、提示、要求三个部分,除对文题的题材、体裁、范围进行审查外,还须认真阅读“提示”和“要求”。整体上应先易后难,绝不放弃。
  三、答题时注意掌握时间,重视复查
  在试卷设计中就有难、中、易三种程度不同的题。对每个考生来说,因复习情况的不同,也会出现自己认为比较困难的问题。自己答不出的题一般为难题,不妨先放一放,把自己会做的有把握的题先做完,回过头来再做难题。这样精力集中可以攻破难关,但不要轻易放弃,即使不能回答圆满,也应把知道的尽最大努力答出来。阅读试题一定要十分认真、仔细,对印在试卷底边或角上的试题,尤其应该注意,千万不要漏答。
  考试时间是紧张的,平时练习时就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把时间分配好。语文试卷基础知识和阅读可以算一部分,写作算一部分。考生的情况不同,对时间的使用分配也各不相同。基础知识和阅读、作文各占多少考试时间应心里有数,还要留时间进行复查。答完试卷,复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时间充裕可逐题复查。复查时一定要先看题目,再查答案,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针对问题回答了,切忌只看答案不看问题的做法。如果时间紧迫,可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复查。对于查出的问题,能确定是错误的就坚决改正;拿不准的就跟着第一感觉走,不可涂来改去,越改心里越没底,或许会把对的改错了。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张建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 056500)

谈高三语文复习与应试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