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比”字句的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比”字句基本句式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语法点的展示、讲解与练习三方面,针对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比”字句简介
“比”字句是由介词“比”构成的介词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两种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比”字句的基本形式包括:1.A(主语)+比B(状语)+C(谓语中心语),如:今天比昨天暖和。2.A(主语)+B1比B2(状语)+C(谓语中心语),如:这个学校的学生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一千名。3.否定式:用“没有”替换“比”或用“不比”替换“比”,前者是直接的否定,没有歧义,后者可能包含两种含义即“没有/不如”或“一样”。此外,有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在语言的表达中还有一些变化的形式,即不用单个介词“比”,而用一些固定的句式来表达,即“比”字句的特殊句式。如:A和/跟/与/同B相比/比起来,A怎么样;论D1,A不敢/能同/和/与/跟B相比;论D2,A比B怎么样。本文主要探讨“比”字句基本形式的教学。
二、“比”字句的偏误
李大忠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偏误作了细致的分析。他指出“比”字句在习得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三类偏误:误用、误加、否定式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比”字句的使用多数是正确的,但也有一部分存在问题,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比”字句在用法上的偏误具体有:
1.误加:“比”字句中的形容词不能受“很”、“非常”等副词修饰。但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知识“很/非常+形容词”这一语法点的泛化,出现了误加。如:大连的化妆品比衣服很贵。
2.搭配偏误:“比”字句常用形容词作谓语,但有些句子谓语形容词与比较项搭配不合适,学习者使用时造成偏误。如:今天的温度比昨天热。
3.误用:学习者在本不需要使用“比”字句的场合用了“比”字句,造成偏误。如:我要努力学习,比现在学好汉语。
4.语序偏误:“比”字句的基本格式是“A+比+B+C”,有的学习者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将顺序颠倒成“A+C+比+B”格式。如:他来中国的时间长比我。
5.否定形式的偏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是“A不比B……”,学习者有时会把“不”放在“比……”之后。如:大连的冬天比俄罗斯不冷。
6.其他:“比”字句的偏误还有一些个别现象,如在“比”字句中使用“又……又……”、“越……越……”等造成偏误。如:我比他又高又漂亮。
三、“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一)概况
“比”字主要有动词和介词两种词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字作介词的用法(即“比”字句)是留学生需要首先掌握的。作为重要的语法点,“比”字句教学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如:“比”字句最早出现在初级口语[1]的第十七课中,课文中的例句为“这儿的菜比食堂的菜香多了”,课后语法注释为:“用‘比’表示比较的句式是:A比B+形容词性成分;否定形式是:A没有B+形容词性成分”。这是“比”字句中没有省略、没有变形,结论项为形容词的最基本句式。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初级阶段“比”字句部分,各大纲选取的句式各不相同,但都在前文所提的基本句式或特殊句式的范围内,只是在等级划分及分布上有一定差异。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授语法,是为了使留学生正确地使用汉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有效地提高汉语水平。以此为目的和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语言的实际应用为基础,进行循序渐进地教学。因此,在初级阶段教授最基本、最常用的“比”字句的基本句式和简单的特殊句式;形式复杂、语义简单的特殊句式放在中级阶段学;而形式和语义都有难度的特殊句式和带有文言色彩的句式则应在高级阶段进行教学。
(二)“比”字句的教学
1.“比”字句的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语法点的展示。展示语法点,即把所要教的语法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语法内容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三方面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展示的方法有很多,结合“比”字句实际,可以用归纳法,即先板书几个典型例句,再根据例句总结出“比”字句的句式,例如:
今天比昨天热。
哥哥 比 我 高。 (教师板书例句)
…… …… …… (学生模仿造句)
A 比 B + adj. (教师总结句型)
也可以用演绎法,即先板书“比”字句的句式,通过师生对话举例句引入语法点,例如:
A 比 B + adj. (教师板书句型)
师:生1,你多高? (教师引入对话)
生1:我一米八五。
师:生2,你多高?
生2:我一米八。
师:生1比生2高。 (教师在句型下板书)
…… …… …… (学生模仿对话造句)
2.“比”字句的讲解
解释语法点应当包括形式、意义、功能三个方面。讲解“比”字句时,我们可以采用“符号+公式”的方法,如前文的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的符号及公式,用简单的符号通过归纳得出简易的公式,简明扼要解释语法点,便于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在列出公式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解释句式的语义和语用条件,如不同的句式强调不同的内容,增加状语、补语等成分的条件等。教师用公式的形式板书句式结构后,将例句写在句式下,以加深学生对句式的认识,并通过语境的设置,为学生总结语用条件。
在“比”字句的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难点:第一,强调“比”字句的构成必须是在两种事物间;第二,注意“比”字句中副词“还、更”的位置;第三,归纳“比”字句的基本否定式为“没有”。此外,我们也要注意解释句式应用的教学。在采用符号来演示和解释语法点时,会将一些常用的语法点形式化,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内化,但切记不可将语法知识过分公式化,以致脱离语言的实际应用。
3.“比”字句的练习
在展示和解释语法点后要进行语法点的练习,练习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该语法点的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语法点。“练习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2],不同的练习对于不同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的效果各不相同。对于“比”字句来说,应该采取少量的机械练习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与交际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初学阶段机械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和熟悉“比”字句的各种句式,包括模仿、重复、替换和扩展练习等方法。但单纯的机械练习对于这种对语义和语用都有一定要求的句式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是我们练习的重点。
“比”字句中,基本句式一定,对于比较项要多采用扩展性练习和替换练习,加深学习者对比较项语义要求的理解,为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奠定基础,例如:
扩展—— 学校 比 家好。
在学校 比 在家好。
孩子 在学校 比 在家表现好。
…… …… ……
而对于结论项,由于句式不同,替换练习的效果比较好,例如:
替换—— 张三比李四高。
有意思。
说得好。
……
在学习者掌握了各“比”字句的句式结构后,可以加入有意义的练习,如连词成句练习。学习者在连词成句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句式的知识,还需要注意语义方面的要求。最后,在进行交际练习时,要注意贴合学习者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人人都有话可说,使所学语法能得以应用,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注释:
[1]刘德联,刘晓雨.初级汉语口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崔永华.对外汉语语法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1989,(2).
参考文献:
[1]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2]张宝林.汉语教学参考语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杨子晴.文言句式略说[J].云梦学刊,1990,(01).
(王璇 辽宁省大连市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