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 ID: 163330

[ 周俊兰 文选 ]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 周俊兰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都不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比较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了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且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实践活动,对开阔学生眼界、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乐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让学生乐学语文、学好语文,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延伸课本,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教材为蓝本,选取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提高思想品位。教学诗歌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比如笔者在教学邵燕祥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这首诗以后,就启发诱导学生以《假如初中生活重新开头》进行仿写。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原诗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信乐观的情绪,消除了他们对写作诗歌的畏难情绪。教学小说,笔者充分运用课文内容,开展片段续写比赛。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后,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作《巧遇百万富翁于勒》,让学生灵活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展示人物性格,会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菲利普夫妇贪娈、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又如,教学《孔乙己》后,同样可以出题《孔乙己断腿之后》来进行续写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开放实践形式,拓宽自主创新能力
  除了课堂语文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在课后设计一些实践作业,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学习了星新一的《保修》之后,笔者结合了当今新产品的层出不穷这一现状,让学生做《市场新商品的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按调查的目的、要求,列出有关的项目,定出要调查的商品,走出校门,走进商场,走访客户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反馈做出分析,在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出相关的调查报告;教师节,笔者让学生给老师制作贺卡和写信,采访任课教师和优秀教师;针对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自行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围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举办“讨论会”;笔者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进行《网上阅读与交流》,带领学生进入广阔的网络世界,阅读新闻,互发E-mail,学生可以进入搜索网站,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也可选择某一聊天室,针对阅读中的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各方面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经常办手抄报,让学生在知识应用的实践中得到提高
  办手抄报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主题,搜集、选取一定的素材,继而配以与内容相适应的图画,最终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办手抄报可一人独创,更可以多人合作,以此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手抄报的主题与素材的选定灵活多样,比如,为庆祝“十一”国庆的到来,可以以“欢度国庆”为主题;为警示毒品的危害,在禁毒日开展的禁毒宣传可以用“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母爱”、“回忆童年”、“魅力古诗”等为主题,并努力围绕主题选定相应的素材,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总之,专刊、自由命题等手抄报的举办,可以使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四、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有的学生了解的信息或许比老师知道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老师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若我们让学生想办法去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一定会很有兴趣。如教学《谈生命》一课,笔者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关于生命这一话题的名言警句,全班同学搜集了几十条名言,通过交流,他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学习了《黄果树瀑布》后,笔者布置学生上网搜集祖国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的物产,并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每位学生都行动起来,对祖国的名胜和物产了解得比教师了解得还要多得多。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资料的交流,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五、加强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自学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自学能力及整体语文素质。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广泛开展阅读有益课外书的活动。教师可以针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必读篇目,如《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菜根谭》、《西游记》、《水浒传》等等,充分运用课余饭后、语文阅读课、节假日,组织学生广泛涉猎,并做好笔记,写些感想,语文老师定期检查。阅读到一定量的时候,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演讲。交流演讲内容可以是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可以是读了名篇之后自己的感想,也可以是国内外名人、科学家的故事等等。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演讲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领悟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想要学好语文,仅靠书本知识,仅靠课堂上教师的传授,还远远不够。语文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应着重通过积极、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广泛的自主实践,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尤其要写出优秀的作文,等于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从实践活动中发掘源泉,语文教学之路才将越走越宽。
  
  (周俊兰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 734000)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