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害怕写作,怕写的原因是无东西可写,无东西可写的原因是平时缺少观察和积累。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从根本抓起,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和积累材料的习惯。
让学生写作是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他们写出的文章同样是客观事物在他们头脑中反映,离开了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就像盖房子没有了砖瓦砂石一样。因此,写文章必须有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积累,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决不是把一些很好听、很漂亮的花言巧语写在纸上就算完事的,必须根据体验,从实际生活里流出来。”这段话说明了作文教学的本意,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因此,写作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事物观察和积累,这样才算是抓住了根本。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习惯。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这一点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具体课文教学启发引导。例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鲁迅笔下“百草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百草园”的景物形象鲜明、生动传神、色彩艳丽、声音悦耳,充满了生活情趣,这是由于作家观察细致、感受深刻,才笔下生辉,写出了“百草园”的特点。还可以结合作文指导评讲,针对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叙述条理不清、描写不细致的毛病,比较对照,讲清这不只是语言表达能力差造成的,主要是观察事物不细致、不深入、感受不深刻的缘故。还可结合科学发明创造都是源于观察的事实,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观察的习惯,让他们懂得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观察的对象,应处处留心,时时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还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启发他们,使他们认识到是不是经过仔细观察与对事物的认识深刻与否大有关系。例如,可以出一道小作文题《在烈日下》让学生写。有的学生也许只能写出一二百字,内容不外是“阳光火辣辣的,晒得人难受,使人浑身冒汗,什么也不能干”之类,往下就再也展不开了,写不出别的东西。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看看作家是怎样写“在烈日下”的。通过学习,学生会惊讶作家观察和描写的细微、感受的深刻,从而佩服并愿意学习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同时学生还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和感受自己也是有的,只是平时不留心,没有注意观察,所以作文内容贫乏空洞,描写不具体。当学生认识到观察生活对作文和整个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就会激起他们观察事物的欲望,他们就会切实关心和注意周围的事物,自觉地观察、探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样,再以名家名篇为例子,经过长期的训练,就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起敏锐的观察能力。学生具备了观察能力,也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作文不愁无话可说了,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其次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是一种能力和习惯,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来培养的。此外,学习观察,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观察也是毫无所得的。另外,要使学生明白,观察是和思维紧密相关的。观察的全面深入,是与思考的深刻和全面分不开的,观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思考。
积累同样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写作的内容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学生作文感到无话可说,除了观察不认真、不深入外,还与平时不注意积累材料有关。所以,要把积累材料同观察一起来培养。积累材料也是一种能力和习惯,必须下大气力来抓。《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训练一项中要求:“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随时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在这项要求中,《语文课程标准》把收集积累语言材料作为一项写作能力来训练,这充分说明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同观察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及课外阅读的活动中,应高度重视积累材料习惯的培养,严格训练,使《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这一能力得到落实。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养成了这一习惯,就会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写作能力,从而终身受益。
积累材料既是能力,也是习惯,必须历练培养,应该像培养观察能力一样来抓。要讲清积累材料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积累材料同观察能力是同等重要的,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积累材料的积极性,再加以严格要求和训练。通过严格训练,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随时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还应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科学方法,指导他们科学地积累资料。
总之,观察能力的培养和积累语言材料习惯的养成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写作训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应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严格训练,使这两项能力得到切实落实,让学生具备适应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写作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钱方 江苏省新沂市窑湾中学 22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