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写在学生作文上的批语,无论是旁批(眉批),还是尾批(总评),都应当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所写的批语要讲究技巧、注重实效,要力求因人制宜、因文而异。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语文教师在紧张的教学之后,每天“挖山不止”,花费大量时间批改作文,罗列大大小小的毛病,写了长长短短的批语,而学生看到“满堂红”就皱眉,见到“红叉叉”就反感。这样批改吃力而无效。
教师怎样才能写出有效的批语呢?我认为:
首先,写出的批语要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不要“只顾学生的作文,忘了作文的学生”。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包括差生),都要热情地肯定他们的优点(哪怕是一点进步),使他们都能尝到甜头,产生将作文改好的愿望。一次一名“中游”学生写了一篇记叙文《起点》,由于构思新,我打了80分,这使他喜出望外。我在批语中写道:“本文立意新颖,事迹感人,若能认真修改,肯定是一篇佳作。老师希望你以此为‘起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当然,这并不是说批语只能写优点,不能写缺点,而是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批阅方法。对于作文成绩好的学生,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缺点;对于差生作文,也不必将什么毛病都批在本子上,而应以指出主要毛病为宜。
其次,写出的批语要能启发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旁批可以直截了当地写出具体的意见,也可以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写《校园的早晨》时,一个学生开头用了较长的篇幅写了清晨从校门口经过的农民赶集的情景。我在旁批中写道:“题目是《校园的早晨》,你这段文章是否扣题,想想怎样把它过渡到‘校园里’来?”这个学生将开头文字压缩后又加了这样一句“这时候,校园里也是一派生机了”,作文开头由“校门口”的“热闹”自然地过渡到“校园里”的“生机”,恰到好处。
此外,作文的尾批,要避免空泛笼统。 “此文大有进步,希望继续努力”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这一类批语,都显得抽象而不着边际。
值得一提的是,批语必须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写作能力提出不同的切合实际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比如有的学生字迹潦草,标点混乱,只能先要求他们把字写清楚,写端正,标点基本正确就行,而不能马上要求他们字迹秀丽,标点恰当。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墩头镇仇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