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传统的作业虽然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但是因其内容封闭僵化,方法机械单一,评价又忽视了教育激励功能,使得作业重复低效,学生终日被困“题海”之中,苦不堪言,消磨了学习热情,甚至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因此,优化作业设计迫在眉睫。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而非忙碌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
一、 根据年龄特征,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和潜力,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尽量考虑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1. 愉快的绘画式作业。孩子的想象力时常会超出大人的预想范围。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绘画草原美景,不仅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 生动的情境式作业。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容易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课文文质优美、适合朗读,可让学生回家充满感情地读给家长听;有的课文故事性很强,可让学生自编一出课本剧演给大家观看;有些课文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改写成快板、对口词或其他小节目。例如在教了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后,让学生回家用上课学到的劝说方法,来向爸爸妈妈叙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生活情趣。
3. 有趣的游戏式作业。游戏一直是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学生对此类游戏式作业乐此不疲,抓紧所有时间,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这种游戏也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如在学习了《田忌赛马》一文时,让学生做游戏,再现田忌赛马的情景,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二、 针对不同需求,设计多样化作业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营造真实、适宜或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问题情境,诱导、促进学习者去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对作业创新,设计出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1. 朗读表演型。 作业形式包括朗读、演课本剧、看图讲故事、课文内容的叙说、诗文的吟诵等。
朗读是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手段,通过朗读可以理解课文,陶冶情趣、培养语感、享受美育。如学完《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布置学生回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给自己的朗读配上一段乐曲,第二天举行配乐朗读比赛,看看谁的朗读最富有感情。
教学故事情节性强或场面动作性强的课文,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写课本剧。如学完《晏子使楚》一课,可以布置学生回去排演课本剧,根据剧情需要自制简单的道具,选择合适的人选来表演,要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揣摩得相当到位。此种作业设计的宗旨是积淀语感,深化理解,提高口语水平。
2. 读写积累型。 作业项目包括名篇名句摘记、写读书心得、仿写精彩片断等。如学习了《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等名著中的选文,可鼓励学生阅读原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还可以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等,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此种作业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素材,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 采编创作型。作业形式包括采集、剪贴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等等。
课程总目标提出:“学生要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如在学习《黄山怪石》这类文章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图片、文章、诗歌,举办一次资料展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编辑手抄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好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大展示的一个舞台。在教完《长江之歌》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以“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主题开展手抄报活动。首先让同学们给自己的报纸起个好听而又有意义的名字。接着,开始收集资料、剪裁纸张、进行排版和美术设计。最后进行誊写、插图等修饰。
通过这类作业,可以扩大学生的信息容量,拓展认知领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语文素养的形成由语文知能等转化而来。要实现转化,就得把语文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儿童情、智、知、能主动同步发展。
1. 提高审美素质的作业。教师提供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让学生表演和评赏,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丰富背景知识。如学过《小稻秧脱险记》《将相和》等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本剧表演比赛;学习了《美丽的南沙群岛》《海底世界》等课文后,让学生写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学过《鸟的天堂》《庐山的云雾》等文质兼美的文章后,让学生写评赏短文,并将精妙的词句、段落熟读成诵,牢记在心。
2. 体验社会生活的作业。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了解屈原的生平,赏析屈原的作品,并亲自动手包粽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春天来了,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原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朗诵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
总之,我们在设计创造性思维作业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搜集各种有关材料,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并重视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气氛。我们鼓励并赞美学生有创意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小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