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农村小学抓好读书活动非常必要,而且势在必行。而从农村小学读书的现状来看,抓好读书活动的困难主要在这三个方面:
一、 学校不利条件限制
健康科学、积极向上、富有时代感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广阔的空间。而农村小学因为资金贫乏,学校的品德教育、智力教育、能力培养都不尽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农村小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课外知识的拓展。学生只知道读教科书,却不知道阅读课外书,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面仅限于书本知识,老师叹息学生懂得太少了,殊不知责任就在自己身上。
二、 家庭陈旧思想阻碍
抓好读书活动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农村,不少家长忙于挣钱糊口,而将孩子留守家中,爷爷、奶奶只能顾及孩子的吃穿,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很少,更何况是“无关紧要”的读课外书呢?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每天规定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要做各种复习资料,孩子忙于应付,又怎能自主学习读课外书呢?当然也有孩子喜欢读课外书,但家长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瞎闹,处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怎么能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呢?
三、 社会负面环境影响
实行素质教育,学生在校的学习负担减轻了,在家的时间相对多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也多了,这本来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好时机。但有些孩子一有时间就跑到游戏厅、网吧……不但不能课外阅读,而且影响课内学习,个别的孩子甚至连学也不上了,整日整夜沉迷在网络中,还谈什么读课外书?
为此,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要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 认识抓好读书活动的重要性
1. 读书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应占重要位置。质量是立校之本,没有质量,何来学生?没有学生,何来学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百姓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知识的重要和人才的珍贵。这种进步对学校构成了新的巨大压力。农村学校应意识到读书活动的重要性。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读书活动摆在重要的位置上,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落实好各种读书的措施,让读书活动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农村教师经常感觉到我们的孩子知道的事情太少了,想象力太差了,读的书太少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阅读量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与新课改接轨,适应新形势,就得开展读书活动。假如我们意识不到这一点,就要落后,就会被社会淘汰。
2. 家庭教育应重视读书活动。在农村,有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学校教育得不到这些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而很多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却发了财;个别高学历的人困难生活的情况使老百姓误认为有没有文化无所谓,他们对读书心灰意冷,无心支持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应当好启蒙老师,除了买书给孩子外,还应该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更应该为子女做榜样,自己去阅读书籍。为了下一代,为了我们的下半生,家长应正视社会发展的现实,支持孩子们的读书活动。
3. 全社会都来支持孩子读书。教育并非学校与家庭的事,更是社会的事。应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共同为培养人才出谋划策、各司其职。教育受到社会许多方面的影响,电子游戏机,还有那些武打剧、言情剧,让孩子们犯迷惑。凡此种种,对学校开展读书活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未来,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孩子读书。
二、 具体措施
1. 制定读书计划。学校和班级每学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将计划落实到班,落实到每一位老师,并将读书活动纳入考核,进行检查、评比。
2. 开辟特色栏目。学校应舍得资金的投入,扩充学校图书馆,配备认真负责的老师加强图书借阅的管理,征订少儿报纸杂志供学生阅读;建立“读报廊”,每天有几名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好文章、读报心得写下来与别人交流;编写“黑板报”“手抄报”,建立班级图书角,老师应寻找各种渠道,让学生读书并有所收获。
3. 激发读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动力,只有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
(1) 开展活动激发兴趣。开展课文朗诵比赛,组织演讲比赛,开展古诗文背诵活动,组织学生的手抄报评比,开展黑板报评比。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从内心激发兴趣。
(2) 利用课本激发兴趣。在新课教完以后,可设计一些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例如教完《我叫“神舟号”》一文后,可设计以下问题:① 神舟号的航天员是谁?② 你还知道关于神舟号的其他知识吗?③ 关于月球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天场乡中心小学]